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的应用

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1-01-21 10:30 关注:(1)

  甘肃拥有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本研究主要对甘肃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发展应用提出智能化创新设计,以改变目前市场中文创产品美观有余、功能不足且文化传播链短促的现状,并提出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发展应用的设计方法,即“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智能体验”和“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服务”,使文创产品成为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知识载体。

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的应用

  关键词: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智能体验;知识服务

  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拥有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甘肃省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满族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这就使得甘肃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交流发展的特色。在甘肃省打造文化旅游强省的战略,立足于“一带一路”视域的背景下,本研究主要对甘肃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发展应用提出智能化创新设计,以改变目前市场中文创产品美观有余、功能不足且文化传播链短促的现状,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对目前甘肃地域能够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二是将甘肃的地域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数字科技手段进行创新设计。提出“文化创意+知识服务、文化创意+智能体验”两大设计方法,使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覆盖人群更加广泛,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的良性循环传播。同时,也为如何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关联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甘肃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分两部分:一是从甘肃省的文化资源与特征进行梳理解读,代表性著作有《甘肃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后者共收录二十大类、二十二万余条文化资源,集大成地展现了甘肃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理论指导。二是从传承与保护的语境中探索甘肃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这一领域的主要成果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甘肃民间美术的产业化策略研究》(王春霞),针对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民间美术的产业化策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以甘肃高等学校为例》(雷昊霖),针对目前甘肃省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教学的结合。

  二、智能化文创产品的价值分析

  1.文化传播价值

  现代人获取文化知识的路径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纸媒体而转向新媒体,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知识服务”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文创产品为载体,将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智能互联手段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物进行巧妙结合,在打造甘肃地域文化资源的知识服务推广平台、推广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同时进行历史文化传播。

  2.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上、广、深四大主要城市GDP所占比例和绝对利润值趋势图,2018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9%。2025年,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省。本研究有助于将甘肃地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更能将甘肃的文化资源依托产品推广出去,发展旅游业,交流文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创业空间。

  三、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发展应用

  1.“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智能体验”

  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是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选取应当进行适当的取舍,即选取每一个地域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民众接受度高的文创产品设计的元素、图案、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同时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寻找合适的文创载体,按照不同人群对于智能体验的需求,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对文创产品进行使用功能分类。应对文创产品有创新性的认识,应结合数字化手段,使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上、广、深四大主要城市GDP所占比例和绝对利润值趋势图不仅停留在视觉服务上,更应具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智能性、功能化服务,以此助推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参考结合甘肃地域文化的智能灯具设计图,该系列灯具主要为夜灯和氛围灯,在内容上以敦煌文化为设计题材,视觉元素采用飞天和九层塔这两大民众最为熟悉的敦煌元素为主要图案,辅以其他具有吉祥寓意的敦煌图案作为装饰,对于熟悉或不熟悉敦煌的人群来说,都是一种最为直观的视觉语言。该灯具具有空气监测、睡眠监测、智能音箱等功能,可以对家中的空气质量、湿度、天然气泄漏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作为夜灯,除了具有辅助照明功能外,还能进行睡眠质量监测,其智能体验功能均可以连接手机小程序,实现智能的互动性与便捷性。这样的文创产品既具有生活上的实用功能,又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实现文化与经济双发展的目标。而目前市面上很多文创产品主要以美观性为主,缺乏对实用功能的重视,由于功能的单一性没有使用价值,其文化传播力量不足。所以,甘肃地域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发展应用中所提出的创新设计概念应该符合创新设计五大构成中的人本构成这一核心概念,使甘肃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具有持续发展、持续传播的生命力。

  2.“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服务”

  文化传播是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文创产品设计区别于其他产品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文创产品对于文化的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形式对于文化图案等的单一使用层面,更应该关注利用文创产品对于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以前单纯依靠书本途径已经不同,人们更注重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与知识传达的直接性,依托最具便捷性的微信打造知识服务平台无疑是提升知识传播广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探索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发展过程中,本文提出应以文创产品作为载体,探索如何构建与文创产品互联的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在文创产品进入终端之后,可以利用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持续性的甘肃地域少数民族知识文化传播,拓展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受众人群,也可以利用该平台服务于对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如本文作者团队开发的有关中国古建筑“斗拱”构件的文创产品设计配套的“斗升拱”知识服务平台,对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斗拱构件有更深层次、更专业的介绍,并能进行“斗升拱文创”产品的线上交易活动,实现文创产品的后经济时代和斗拱文化的后传播时代。目前,国内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服务平台基本都是作为其他知识服务平台的子平台出现,甘肃地域专门的少数民族知识服务平台基本空白,人们对于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很模糊。我们在一些文创售卖平台也可以发现,全国各个民族文创产品中所使用的图案、造型雷同,而普通民众也无法分辨,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失。因此,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创产品配套文化传播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必然会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获得更坚实的保护与长远的发展。但是,知识服务平台需要经费的支持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开发文创产品,所以平台的模式应涵盖公益性知识服务与收费型知识服务。如“知乎”平台就是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一种知识服务平台,其较低的参与门槛使得其成为知识服务类排名第一的平台,同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服务又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这两种模式相辅相成,推动知识服务与经济效益进行良性循环,使得“知乎”成为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知识服务平台。依托文创产品所打造的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服务平台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但是在平台内容方面更应秉持“专”“独”二字。“专”即最专业的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平台,“独”即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独一无二与甘肃独有的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平台,这样才能区别于其他文创产品的数字化传播平台,进而拓展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深层功能,摆脱传统文创产品功能的单一性,使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真正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性。通过产品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受众人群,以知识服务平台的经济收益推动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创产品并轨且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对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按地域进行整理、归类,寻找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的结合点,提炼适合做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使之融入现代生活。同时结合数字手段将文创产品与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进行互联,打造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使文创产品作为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知识载体,在推广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后再反哺文创产品的发展,既能通过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服务平台达到对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播的目标,又能因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普及增强人们对于甘肃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欲,进而实现文创产品的经济价值。

  作者:王茜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