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民族互嵌型社区文化建设路径

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1-06-18 10:12 关注:(1)

  民族互嵌型社区是促进族际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发展的有机民族共同体。要求各民族在地理空间、社会文化、精神意识上的嵌入,从而形成各民族共同进步、相互了解、互相帮助的格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情有了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在民族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也有了新的解释。建成民族互嵌型社区,能够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培养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上通过具体措施的设想,能够对实施过程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通过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结合我国当今实际情况,形成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这对于我国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进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民族互嵌型社区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建设新理论,旨在建立一个各民族在多方面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和结构,从而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学习、帮助。

民族互嵌型社区文化建设路径

  一、民族互嵌型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理论是社区建设理论的新模式。首先,这种社区的格局可以让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学习,相互尊重,从而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起到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是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其次,各民族在交往中会形成共同的心理认同,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再次,民族互嵌型社区文化的建设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交错的发展,使社区内各民族的成员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民族文化加快了融合。最后,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能够丰富我国关于社区建设的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维度社区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长年的交流中不断地融合,既有民族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又有无法融合的部分形成各个民族自身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通过社区内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

  (二)促进我国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路径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指出,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交往与生产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达到各民族在地理空间上相互嵌入的交往状态,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交融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就要在生产方式上进行合作与交流。推动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具体如下:1.完善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理论制度及法律保障当前我国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主要是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社区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实施,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缺少相应的规范。在当前的这种环境下,就要求国家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有法可依,以国家强制力保障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实施。2.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并上升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以后,才会去支持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所以政府应当加大社区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解决少数民族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西部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比较慢的问题,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完善少数民族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使居民从被动接受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政策到主动接受,并积极响应[1]。3.注重社区主流文化建设社区文化的建设对于社区居民的心理认同至关重要,所以一方面社区的管理人员应该多组织相关的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例如体育比赛、大合唱等等,既能宣传社区文化,又能促进民族团结,创造社会凝聚力。另一方面,社区应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居民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使居民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治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社区内的管理者和居民共同合作,营造出独具一格的社区环境和多元一体的社区文化。

  二、城市空间规划上注重发展混合居住

  现如今,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城市中的人口流动速度,社区工作的重心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城市中。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个中心的城市结构中,地价受距市中心远近的影响,由于地价的不同,居民受购买能力的限制,会导致社区居民的社会阶层相近,这不利于混合居住的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城市用地均质化,也能促进多民族混合居住的社区的形成。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把社区建设为混合社区,就是把不同类型房价的小区混合安排在一个社区之中,再保持各自独立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形成不同阶层的居民混合而居住,也促进了不同阶层的居民之间的交往,使社区内的文化具有多样性,也可以促进民族互嵌型社区的自觉形成。

  (一)注重加强社区工作的队伍建设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理论的具体实施,需要由专业素质高并且工作的能力强的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所以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社区管理人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能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具备各方面广泛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培养、引进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对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让社区居民更好地接受社区文化建设,达成社区文化心理认同,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和谐[2]。

  (二)激发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实施还要结合居民的支持、信任和参与。我国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每个人都团结在一起,这就要求人们形成共同奋斗的目标,对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富有责任感。社会上的公司集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也有责任去支持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为祖国的建设及繁荣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些组织、机关、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帮助,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在这种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模式中,更有利于实现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

  (三)社区成员形成共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形成的价值观引导,也是各族同胞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所以应该坚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坚定道路,把祖国建设的美丽和谐。各民族之间要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针对部分人疏离了整体的问题,必须加强文化交流,使各民族有共同的心理认同,形成共同建设美丽祖国的凝聚力,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3]。推动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民族在地理空间和社会关系上相互嵌入,社区居民达到心理认同,使社区文化多元一体,为我国培养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前提条件。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中关于具体措施的研究,能对当下推动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做出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希望通过一步一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应用于实践中,早日全面建成民族互嵌型社区,为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供条件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江海学刊,2002(03):15-18+206.

  [2]平维彬.互嵌与交融: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29-33.

  [3]陈纪,于亚杰.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基于社会支持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02):28-33.

  作者:李翠翠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