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双一流建设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思考

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1-06-26 10:51 关注:(1)

  文章从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的定位、人员编制、管理期刊数量、期刊专业化情况等方面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实施期刊集约化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的建议,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刊集约化发展提供借鉴。

双一流建设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思考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联合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战略得到全面部署并开始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主办单位之一,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2019年入选中国科协等组织的“卓越行动计划”领军和重点项目的50种期刊中,高校主办的期刊有14种,占比28%,且所在的高校均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关于高校学术期刊与“双一流”建设之间的共存发展也已有相关的研究,如丁佐奇等对高校一流期刊培育和“双一流”建设互融共生、科技期刊多维度助力科技创新与“双一流”建设等进行了研究[2,3]。尚利娜等研究分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4]。周志红研究了“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目前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研究相对较少。集约化、数字化是科技期刊转型优化升级的两翼[6]。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单打独斗”“小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学术期刊集约化、数字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7]。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正在积极探索集约化发展道路[8]。高校方面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等通过集约化管理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多维度解析其发展现状,提出若干促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的举措,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的集约化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通知》确定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其中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笔者以这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样本,访问其学术期刊官方网站,统计其在学校机构菜单中的定位归口属性、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的名称、直接负责管理和仅业务指导(加盟)的期刊数量等(统计日期截至2021年2月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三所学校在北京和其他地区两地是独立办学,故分开统计,实际统计分析的是140所大学。具体结果见表1。

  2“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现状

  统计显示,140所高校中有75所实施了期刊的集约化管理。在集约化管理方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所有期刊统一集约化管理;另一种是对部分期刊统一管理,还有一部分期刊是加盟期刊,仅负责实施业务指导。对于全部期刊集约化管理的期刊,在上游阶段仍处于单刊运转模式,期刊的学术质量均由各刊主编和编委会负责。集约化管理大都主要体现在期刊生产流程的下游,如期刊印刷、出版、发行、行业服务等环节;此外,对人、财、物等实施统一管理,通过优化人员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名称和定位

  75所高校打破了“小”“散”“弱”的管理模式,成立了期刊社、期刊中心、学报(期刊)编辑部等,对期刊实施集约化统一管理,对期刊建设日益重视。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名称中,使用最多的是期刊社,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职能相近。对这75所高校官网上“机构设置”菜单的调查显示,这些高校对学术期刊单位的定位属性存在不同,有11种分类:将其作为直附属单位的有40所高校,作为教辅机构有7所,作为业务部门有5所,作为党(行)政部门、教辅及直属单位各有4所,作为管理服务机构、高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各2所,作为科研产业教学服务机构、学术支持机构、资源保障部各1所,还有3所高校在其官网上没有查到相关的分类定位。另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以及中南大学出版社期刊部等归属在出版社,不是学校的直属二级部门。此外,还有65所高校没有专门成立期刊集约化部门,期刊散落在相关部门或者学院中。

  2.2期刊规模

  在75所成立集约化管理部门的高校中,期刊管理方式有所不同。有的高校是对所有期刊进行了集约化统一管理,而有的高校只是对部分期刊实施了集约化直接管理,另外的一些期刊仅是业务指导(加盟)。其中,对期刊进行统一管理的高校有59所,部分期刊实施统一管理、部分期刊仅业务指导的高校有13所。实施统一管理期刊数量前五位的单位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30种)、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22种)、上海大学期刊社(15种)、中南大学出版社期刊部(10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中心(9种)。期刊总数前五位的单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61种)、四川大学期刊社(32种)、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均为30)种、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29种)、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期刊管理中心)(28种)。郑州大学期刊中心主页上列出了15种期刊,但是否统一管理没有说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没有找到相关的期刊网站信息,故期刊数量等信息不详。

  2.3专业化发展

  高校学报作为特色的历史产物,在高校学术期刊中占有很大比重。75所高校虽主办的期刊数量种类各部相同,但均有相应的高校学报,且很多高校的学报还有很多不同版本,如自科版、社科版、英文版等。随着期刊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日趋成熟,高校学报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实施专业化改版。学报英文版的专业化改版最为突出,如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学报英文版均进行了专业化改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虽没有改期刊名,但从2011年开始只刊登信息类领域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已经发布通知,从2021年开始重点出版医工交叉领域的论文。在高校学报中文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也有一些学报进行了专业化改版或改名,如《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改版为《工程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改版为《现代中小学教育》,《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改版为《现代中医临床》等。高校学报英文版改版的数量大于学报理工中文版,其次是学报社科版。

  2.4编制体系

  在期刊集约化方面,由于办刊主体形式多样,因此期刊管理体系也有所不同。根据已有的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来看,共有三种编制形式,包括事业编制、企业编制、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共存。(1)事业编制的单位有70所。对于事业编制体系的单位,编辑人员定编定岗,其薪酬由学校根据岗位、职称等予以发放。一些来自期刊发行(包括纸质版和合作数据库电子版)、版面费等收入则用以补充办刊经费等。除此之外,由于每本期刊的学术质量等各不相同,因此期刊管理上根据期刊自身特色,设置期刊不同的差异化发展目标,实施纵向考核,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考虑学术期刊本身的特殊属性,目前高校里单独企业编制的期刊管理单位数量很少。(3)对于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共存的期刊管理单位来说,一种是和学校的出版社紧密相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等,另一种是通过第三方人才公司代理招聘非事业编制的编辑人员,如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郑州大学期刊中心等,两种模式都有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和薪酬激励机制。

  3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的思考

  3.1明确期刊集约化单位在高校部门体系中的定位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学人才培养和科研梯队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网站主页上,将学术期刊归属为“科学研究”范畴。但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在高校中并没有被定位为科学研究机构,很多高校将其作为附属单位。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并非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而是作为出版机构服务于科学研究,是学术支持机构。目前,大多数高校将其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部门进行管理,但在学校部门体系中的定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3.2加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水平

  学术期刊可以支撑学校学科的建设,反之,学科建设会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丁佐奇等曾对高校主办的SCI期刊对ESI学科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高校主办的SCI期刊从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对其高校ESI学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9]。14种入选2019年中国科协等组织的“卓越行动计划”的领军和重点项目中高校主办的期刊中,有13种期刊为集约化管理模式,而非单刊作战。近几年,很多高校纷纷以其“双一流”学科为基础,申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入选的60种期刊中,有30种期刊属于高校系统,涉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有17所,其中实施期刊集约化管理的高校有13所。除了创办新刊,在期刊刊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也在内部优化期刊资源,如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和《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休刊,将进行期刊领域和内容的重新定位,以便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期刊集约化管理部门应积极融入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实现与学校的“双赢”。从2019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启动“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旨在提高其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山东大学从2019开始实施《山东大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将科技期刊建设作为学术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和事业发展规划中。

  3.3丰富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建设的内涵

  期刊集约化发展并非简单的将编辑人员聚集到一起办公,而是集约化的管理体系。集约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全面提升期刊的竞争力。集约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建立期刊管理机制、编辑人才培养机制、出版运行机制等诸多保障制度,丰富期刊的集约化管理建设内涵。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在组织架构上尝试改变以单刊编辑部为主的模式,采用面向集群的集约化发展,如设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中心、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部中心、人文社科期刊编辑中心等。

  3.4稳步推进高校期刊集约化管理规模

  在统计的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还有65所高校没有实施期刊集约化管理。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校尚未有相关规划,或因为期刊办刊主体形式多样,有学校、学院、科研团队等,编辑人员包括全职和来自学院等部门的兼职人员,实施期刊集约化管理的条件不成熟。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建设,应立足实际情况,稳妥推进,不宜为了集约而集约,搞“一刀切”。

  4结语

  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期刊发展。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要紧密围绕学校学科发展,提升自身的出版服务水平。此外,“双一流”高校也应为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期刊出版与“双一流”建设相向而行,从而实现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7-09-20)[2021-02-24].

  [2]丁佐奇,郝海平.高校一流期刊培育和“双一流”建设互融共生的相关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0):1254-1259.

  [3]丁佐奇.科技期刊多维度助力科技创新与“双一流”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8(9):11-15.

  [4]尚利娜,牛晓勇,刘改换.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9):929-936.

  [5]周志红.“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41-48.

  [6]李军.集约化、数字化是科技期刊转型优化升级的两翼[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1.

  [7]秦钠,翁春敏.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探析:以上海大学期刊社集约化建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9-13.

  [8]王秀玲,刘普.我国学术期刊集约化的发展脉络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53-1258.

  [9]丁佐奇.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贡献度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7):722-727.

  作者:姜春明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