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1-07-14 09:36 关注:(1)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百家争鸣,共同构建起了华夏文明波澜壮阔的岁月之歌。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自身的文化、历史相互交融。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养分也极大程度上滋养了其音乐艺术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关注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样貌,着眼于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助力少数民族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无疑是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获得昂扬生机的重要选择。

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现代化发展

  音乐最早是伴随着劳动人民的日常劳动生产所产生并最终定型的。通过对音乐源头的追溯我们可以发现,民族音乐通常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早在夏朝的时候,少数民族的音乐便开始与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交融。但是鉴于古代社会的政治背景,所以这个时候的交流多是以宫廷演奏的形式出现的。在外部交流与内部发展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少数民族也组建形成了具有浓烈民族个性和特征的音乐文化。随着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与交融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个更为多元的文化共同体。在当前文化交流愈发频发的大背景下,在其他音乐文化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和挑战的环境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与渠道也会愈发的狭窄。如何深入历史,挖掘出少数民族音乐独特的生命力与价值,这也就成为探寻新时期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选择。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

  所有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是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这种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这个时候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主要是以交流的方式进入到宫廷之中,在当时的宫廷里设置有专门的乐官,他们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同时,还负责对应的教学以及表演等等。如果从交流的视角进行思考,早在先秦时期,中原音乐文化便开始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展开了交流。时间进入到汉代,随着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各民族之间的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也愈发的密切。当时的龟兹、西凉等地区的音乐文化都一定程度上对中原音乐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在班固的《东都赋》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四夷间奏,德广所及。”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原音乐文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西晋时期,随着中原局势的愈发混乱,中原百姓开始向西凉地区逃难,这也直接推动了《西凉乐》的产生。随着宋元时期的到来,我国古代历史也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逐渐式微的状态。在这期间,宫廷音乐以及教坊歌舞等原本属于贵族特权的音乐文化开始在市民阶级间发展,这一时期的民间音乐艺术开始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杂剧、回回曲等历经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形式开始推广,在中原的部分典籍中也能够看到相关的文字记载。在明清时期,以维吾尔族、蒙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政治因素的推动下开始蓬勃发展,在民族实力的影响下,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也有所增强。作为维吾尔族的一种较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木卡姆音乐在当时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相关的演奏曲目以及演奏乐器在清代文献《律吕正义·后编》中也有所体现。这些经历传承以及文化交流的民族音乐,不仅展现出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效的拓展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

  二、民族音乐文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随着西方国家音乐的涌入,我国人民对传统音乐以及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历史上一些原因的影响,很多人习惯以新奇的目光去看待西方音乐。在顾此失彼间,也有意识无意识地将传统民族音乐提升了落后的标签。这些标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传统音乐文化该有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也逐步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市场营销以及媒体广告等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在接触信息媒体过程中获取的音乐符号往往是以流行音乐为主。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的音乐元素也多是如此。在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流行音乐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的发展趋势,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造成了冲击。相比于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的流行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多是以代代相传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而言,也是关注度越来越低,传承者越来越少。

  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新时期传承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途径

  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关注其传承主体的发展情况,对于文化而言,传播是需要经过人们的代代相传来实现的,所以提升青少年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至关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校园,不仅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中小学而言,便开始逐步设置民族音乐特色课程,除此之外,针对一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也可以将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借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去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改造。总的来说,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以教育为载体去进行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也是助力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有效选择。

  (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型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需要重新的进行定位。首先在文化层面上,要将音乐的价值属性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尝试以全球的视野去观察音乐行业的发展。对于西方音乐而言,本身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体系,其音乐流传度之高,也证明了该体系、该模式的可取之处。而对于具有较强生态性及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而言,其自身自然也具有可以挖掘的市场经济价值点。以广西民族音乐《刘三姐》为例,其源自神话传说,建国后经过逐步的推广,刘三姐的故事被搬上了荧幕。在广西当地文化的推广过程中,刘三姐也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和形象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例如1998年由张艺谋等导演的《印象.刘三姐》便树立了中国实景演出的里程碑,这样的积极尝试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需要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去尝试转型。例如流行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之间的结合,这本身也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除此之外还有产业之间的结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也开始追求更多的生活享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区域凭借自身优异独特的自然风貌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与目光,作为当地政府也需要做好顶层建设,做好政策等方面的倾斜与支持。通过挖掘旅游、文化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联,来形成一个有机共通的体系。

  (三)文化保护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必将以一种变化的状态不断向前。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在坚持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扶持的前提下,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政策。例如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不同产业间的融合趋势也愈发的明显。这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以社交媒体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为例,相比于主流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社交媒体中的参与度较低。但是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平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更为包容、自由的内部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媒体的自由与包容,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双向的互动式的传播方法,网络媒介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会因部分功利性因素的错误引导而出现被动的尴尬局面。所以在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要稳步发展,在坚持本民族特色文化符号的同时去积极创新,努力规避快速发展中对于本民族文化底色的遗弃。

  作者:李静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