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期刊目录网音乐论文发表2014-03-25 16:46关注(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起,清政府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
在古代几千年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东方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自先秦到明清,可谓代代有高峰,蔚为奇观。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突然面临许多新问题。甲午战争“庚子事件”之后,出现了照搬日本模式和欧美模式的教育体制——学堂乐歌。本文从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内容、形式和发展经历四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条约,迫使政治精英们认识到,只有向日本学习,走西方的路,才能避免亡国的危险。由于地域、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局限,中国人看到的世界首先是日本那块“扶桑岛国”,于是效仿日本成了一时之风。康有为与梁启超一起热情宣传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科,发展音乐教育,记述乐歌作者和评论作品,提出改革音乐的主张。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乐堂渐有发达之机,可谓我国教育界前途一庆幸”。
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近代学校制度,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章程。其中,1903年颁布的《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中就将“音乐”列为必设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以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为主;1907年又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在女子初、高两级小学堂开设“音乐”课;1909年后,在《修正初等小学课程》中更是明文规定,凡初等小学堂中必开设“乐歌”课以及在高等小学堂中需增设“乐歌”课。1912年共和国建立后,尽管政治、经济的混乱仍然困扰着各阶层的中国人民,从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讲,对于继续推行新的教育体制和发展新的学校音乐教育还是重视的。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的少数城市(如成都、昆明、武汉等)中也可以看到取得了明显新进展的明证。这些在教育事业上的建设是当时推进学堂乐歌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例如李叔同就是由于在浙江两级师范的教学才促使他继续进行其创编学堂乐歌的活动、写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作品;又如1914年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创设了“乐歌专修班”,聘请回国不久的叶伯和为其音乐教授,他不仅在那里开设了一系列音乐方面的课程、还为此编写了不少学堂乐歌(见顾鸿乔的《叶伯和和他的“中国音乐史”》,载《音乐研究》1989年第4期)。
在当时,无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或是维新派的人士,对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以维新派为主的知识份子,还有意识利用它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教育,希望最终达到象日本那样、实现“变法维新”的政治要求。这样就使得本来应是主要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担负起大大超过其原有使命的负荷。但正因为有了这个与千百万人民、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出发点,人们对在当时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传播学堂乐歌给予了难以想象的热诚,使得对这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涂上了一层崇高的神圣光彩、和赋予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时代紧迫感。
根据现存所掌握的资料的初步分析,具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1,通过不同的角度强烈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这在当时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主流。代表性的作品有《何日醒》、《军歌》、《中国男儿》、《汉族历史歌》、《黄河》、《十八省地理历史》及沈心工作词的《体操—兵操》、李叔同作词的《哀祖国》、和《祖国歌》等等。
2,欢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的,代表性的作品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沈心工词、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等。此类歌曲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例如《出军》、《出征》、《从军歌》、《妇人从军行》、《海战》、《陆战》、《炮兵歌》、《行军》、《学生军》等等。这可能是当时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与一些爱国知识份子切望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迫切心情有关。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代表性作品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又名《体操》[女子用])和《缠足苦》、冰兰作词的《天足乐》、叶中冷编的《妇人从军》、华航琛作词的《女革命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这些歌曲中都没有非常鲜明地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也没有更深的触及这个问题的反封建实质,主要只是号召妇女要自强、自立,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在李叔同编的歌曲《婚姻祝词》的歌词中,则提出了要改变“男尊女卑”、要实现“权力平分”的思想。另外,这类题材的歌曲的数量还比较少。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能大胆提出这个问题,其意义就不可低估。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的题材,如《格致》、《地球》、《电报》、《运动会》、《跳舞》、《文明婚》、《辟占验》、《游猎》、《划船》、《铁路》、《博览会》、《演说》、《英文》、《地理》、《阅报》、《竞争》等。在这些歌曲中,有的还同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6,结合学校的生活现实主要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审美教育的题材,代表性的作品有《勉学》、《始业式》、沈心工作词的《祝幼稚生》、曾志编的《蚂蚁》、沈心工编的《赛船》、《竹马》、和《龟兔》、叶中冷编的《春之花》、吴怀疚作词的《春游》、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和作词的《送别》、《忆儿时》、《西湖》等。这类歌曲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数量不算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深受当时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因而流传面也比较广。
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如陈颂平作词的《尊孔》、康有为作词《演孔歌》、胡君复编的《忠君》、《五伦》、和沈心工作词的《孔圣人》等。过去曾对这些歌曲认为主要出自洋务派、立宪派文人之手,其实当时即使是维新派的文人也还认为忠君和尊孔是天经地义的传统道德.因此,在他们所编写的歌曲集中也包含有这一类的歌曲,尽管,总的说,数量是很少的.因为,无论如何这样的题材内容已不再那么吸引人了,这些歌曲实际上也很少得到广泛的流传。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相关论文:
上一篇:探究文化工业台湾电影音乐论文期刊网
下一篇: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作用研究
-
当代传播核心期刊
-
新媒体研究杂志在线时间限制要求核心期刊
-
咬文嚼字上海文学期刊润色核心期刊
-
《近代史研究》文史期刊论文核心期刊
-
语言与翻译(汉文版)杂志社编辑部邮箱是多少核心期刊
-
大舞台文学艺术论文核心期刊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论文首选期刊核心期刊
-
贵阳文史历史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考古杂志成功论文查询核心期刊
-
历史教学核心期刊
- 新媒体研究杂志在线时间限制要求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论文首选期刊
- 考古杂志成功论文查询
- 历史教学
- 《艺术评论》南大核心文学期刊论文
- 《民族艺术》核心文学期刊发表
-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文学期刊发表
- 山东图书馆学刊杂志档案专业论文
- 陶瓷研究江西陶瓷润色
- 时代潮杂志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主办刊物
- 三类核心期刊分别指的是什么
- 音乐核心期刊有哪些?
- 世界三大顶级期刊是什么
- 力学领域顶级期刊
- 量子光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 ahci期刊几年更新
- ahci期刊在国内认吗
- ahci期刊有没有分区一说
- ahci有哪些期刊
- 分享十大水榜sci杂志材料类
- 停刊的期刊论文影响评职称吗
- 职称评定需要多长时间
- 职称晋升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 ei论文发表可以评职称吗
- 正高级职称对著作有什么要求
- 评副教授一篇ssci可以不
- 停刊的期刊论文能否评职称
- ahci期刊可以评教授吗
- 英文论文对评职称有用吗
- OA期刊评职称被认可吗
- 英文综述格式要求有什么
- 论文发表前需要查重吗
- 好投稿的核心刊物
- 工程技术类论文的选题方法
- 评副高没有论文可以吗
- 论文绪论撰写什么内容
- 撰写英文论文需要注意什么
- 学术界三大检索系统分别是什么
- scopus收录会议论文吗
- 英文论文的标题格式要求
- cpci会议参会有参会证明吗
- 论文共同作者是什么意思
- 必须收藏起来,英文论文常用的短语合集
- 中科院二区期刊有哪些
- 国际会议对作者的要求有哪些
- SCI论文标题序号怎么备注
- 国际会议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吗
- 英语论文的标题格式要求
- Meta分析可以发表的期刊有哪些
- 国际英文期刊是指普刊吗还是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