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音乐与舞蹈课程设计案例

分类:音乐论文发表 时间:2019-10-15 10:07 关注:(1)

  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作了修订,其中,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为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课程。“音乐与舞蹈”作为培育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如何建立课程评价标准,值得音乐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

音乐与舞蹈课程设计案例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案例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作了修订,其中,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为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课程。“音乐与舞蹈”作为培育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案例主题将“音乐与舞蹈”模块纳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目前,很多学校已尝试开展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但在课程设计方面,多以音乐与舞蹈鉴赏为主,其内容设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审美需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很好地体现和执行新课标要求。那么,如何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如何建立课程评价标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积极性,值得音乐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一、关于如何进行“音乐与舞蹈”课程设计

  不言而喻,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遵循理论基础的辩证互补、为学生发展服务、系统性以及多元主体合作等课程设计原则,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合理构建课程结构。“音乐与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音乐舞蹈片段鉴赏,舞蹈动作训练,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掌握舞蹈动作的起源发展、了解中外舞蹈的文化知识也同样重要。要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这些因素,并鼓励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一)明确课程设计目标

  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新要求,这为规范“音乐与舞蹈”课程结构设计,明确课程目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首先,明确学生是课程目标设计的主体。“音乐与舞蹈”的课程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计合理、操作性强以及能实现的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目标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摸底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及学习能力,切不可把课程目标标准制定过高。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课程目标设计,分类设立课程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课程目标时,申请完成高一级课程目标,实现因材施教。其次,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目标设计。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体验、感悟与理解、把握,形成个人审美观念;要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开展“音乐与舞蹈”专业技能训练,掌握舞蹈韵律实践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课堂领悟,激发兴趣,拓宽思路,勇于创新。

  (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首先,要注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众所周知,音乐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舞蹈的灵魂,无论是在作品的鉴赏中,还是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中,都应该强调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等等,都说明了舞蹈教学一定要以感受和理解音乐为前提。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必须注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次,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教师、课堂氛围等多种因素,建构一个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要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要保持学生高涨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勇于探索,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三,要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要突破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与老师课堂互动合作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要通过科学、合理以及贴近实际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音乐与舞蹈”理论基础,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音乐与舞蹈”课程的魅力。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到“音乐与舞蹈”课堂互动中,由注重教学传授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其四,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中,要注重音乐的感知、音乐的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能力的培养。舞蹈通过音乐节拍、韵律、动作等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文学、美术等各诸多学科紧密相连,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理解和探索“音乐与舞蹈”课程起到重要作用。“音乐与舞蹈”课程又不同于其他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用身体感受舞蹈、探索舞蹈,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美的探知,最终做到理解、发展和创新。

  (三)注重课程总结反思

  要想教学出成效、达实效,就必须将学生对“音乐与舞蹈”课程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及时的进行课程的总结反思。教学重点难点有没有抓好,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否需要改进等等。经常进行类似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以思促学,以思促教,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

  二、关于如何制定“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标准

  (一)注重学生思维过程评价

  理性思维反映出一个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表现过程,培养学生在“音乐与舞蹈”课程中的灵活思维,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中,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从中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过程,辩证的评价学生。对思维过程中发散、创新、举一反三等思路给予鼓励,对暴露出的不合理、偏执、狭隘等问题要加以引导。这种评价模式既可以在维护学生自尊的情况下指出学生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与舞蹈”课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注重课堂实践过程评价

  课堂实践是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音乐与舞蹈的联系,掌握舞蹈表演技巧,进行音乐与舞蹈技术展示,将理论转换为实践,增强对课程的理解与领悟,提高音乐与舞蹈素养水平,增强音乐与舞蹈的发展潜力。所以强调学生的课堂实践,形成学生的实践评价,是“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学生作为“音乐与舞蹈”课堂的主体,应该让课堂成为自己的主场,意识到自己是主角,而非“观众”。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要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在学习结束时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有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理清学习思路,掌握学习重点,达到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成长的目的。学生互评的过程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互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的优势,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四)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过程评价中,既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又要结合各教学模块的实践内容进行评价,还可以将课堂的互动、以及对音乐与舞蹈课程的创新等纳入过程评价。在过程评价的同时,将学期结束时的结果评价作为补充,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课的课程设计、课程评价,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也是音乐核心素养理念得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创新课程设计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作者:朱文青 刘永福 单位:扬州大学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