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

分类:艺术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20-01-15 11:06 关注:(1)

  以满族剪纸为代表的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距今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通过分析辽宁少数民族剪纸的缘起和传承方式,对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发展的推动因素做了详尽的阐述,希望对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辽宁;少数民族;满族;剪纸艺术

  辽宁少数民族剪纸产生于明代,最早使用的材料是各种薄片材料,如:树皮、皮革、鱼皮、麻布等.随着清朝入关,满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回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有机融合,满族剪纸艺术随着造纸业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代表性的满族剪纸,样式粗犷、朴实,内容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不仅没有消亡,而是和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之中,因简便易学且具有的特殊美感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经过申遗成功,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肯定并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发展扶持,现在,辽宁剪纸艺术已经走出国门,成为辽宁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

  1辽宁少数民族剪纸的源起

  1.1对自然、神灵的敬畏

  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起源于宗教信仰.萨满教作为辽宁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在辽宁地区影响深远.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不仅崇拜天地,且对一切未知的自然现象、山川河流、动物、植物都视之有神,宗教神灵达170多个.少数民族敬拜的神灵,除了用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更需要具体的图像,剪纸作为常见的艺术形式自然而然承担了这一使命,很多少数民族家中都供奉着剪纸形式的神像,以祈求儿孙满堂、平安幸福,等等.作为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活动,宗教活动与剪纸艺术的外在表象功能融为一体,并逐渐固定出具体的神灵形象,剪纸形成的神灵形象象征着某种超常力量,蕴含着少数民族先民朴素的文化心理观.

  1.2对祖先的崇拜和怀念

  关于祖先崇拜的剪纸图像各民族都非常多,剪纸内容可追溯到上古,如:女娲、神农、黄帝、炎帝、禹、蚩尤等先祖的故事传说,主要与祭祀祖先有关.辽宁各民族自古就有祭拜祖先的行为,对祖先的祭拜始于先民对同族长者的追思和怀念.随着家庭制度的完善,人们希望故去的先祖具有庇护家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逢凶化吉的神鬼能力,于是,每逢忌日和重要节日就有祭拜先祖的活动,以祈求先祖对家族的保佑和赐福.祭祖方面的剪纸传承主要存在满族.例如:满族崇尚白色,逢年过节常悬挂白色的挂笺,祭祖的挂笺剪纸早期也是白色的,粘贴在“祖宗板”上,一般多采取类似雷纹或涡旋纹的连续纹样,有驱鬼邪、迎吉祥、对后代祈福的作用.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做了详细的注解:“挂千(同挂笺)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飓,贴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1].”这里面说的挂千使用了红纸,意义也产生了延伸,与爆竹驱赶年兽的意义类同.而今挂笺中的“笺”字因与“钱”字音相近,又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财源会滚滚而来的美好意义.还有满族清明节扫墓,会在坟堆上插五彩颜色的“佛托”剪纸,意为摇钱树,象征家族人丁兴旺.

  1.3节日庆典的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辽宁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已经与节日、喜庆融为一体,少了剪纸就少了节日的味道.辽宁各民族在春节里,大多会在窗户、门楣、水缸、粮仓、墙壁上贴上“年年有余”“马到成功”“金玉满堂”“福”字等,还有十二生肖、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内容的剪纸,以祈求来年生活的富裕、平安,这些剪纸艺术既承载着人们朴实、美好的心愿,又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辽宁少数民族的节日剪纸富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满族剪纸中的动物神灵较多,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如:鹿、狗、鹰、龟等;挂旗剪纸更是满族独有的特色,旗是满族身份的象征,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不同的“旗”人节日悬挂不同颜色的旗用于庆祝节日,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蒙古族剪纸多以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像、纹样作为形象的标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回族剪纸图案的造型样式突出,用纸、用色更为大胆,同样主题的剪纸纹饰更为复杂,内容更加抽象.

  2辽宁少数民族剪纸的传承方式

  少数民族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跟民俗文化、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只有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入手去研究剪纸的发展变化,才能发现少数民族剪纸传承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2.1辽宁少数民族剪纸的家庭传承

  艺术源于生活才能顺利地传承.辽宁少数民族剪纸发展与做游戏紧密关联,是单调生活的调剂品.满族的长辈带孙辈做游戏,经常会剪些小狗、小猫、小人、老虎并融入儿童故事,小孩子拿在手里玩耍,因为喜欢而逐渐学会自己剪纸.女孩子们还会比谁剪的好看、有创意.剪纸既是游戏的道具又承担着教育的功能,在长辈陪孩子剪纸人、过家家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用智慧解决难题.剪纸同时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剪纸艺术在游戏中得到传承,同时传承的还有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形式对各民族剪纸艺术家的创作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封建时代剪纸内容多表现狩猎、田间劳作,请神、祝福等;抗战时期的剪纸多表现人民的英勇无畏、奋勇杀敌;新中国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剪纸艺术内容多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从此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剪纸内容的发展.

  2.2辽宁少数民族剪纸的教育传承

  辽宁少数民族剪纸作为民间艺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祖辈传承,现今,在国家、学校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多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广泛推广.剪纸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启迪学生的智力、解放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受到重视,被编入中小学美术教材.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优秀的民族艺术被不断挖掘,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逐渐显现.2011年教育部评选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辽宁省共有15所中小学入选[2],2018年教育部评选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辽宁省又有29所中小学入选,其中少数民族小学3所[3].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与皮影、民族舞蹈、篆刻、民乐、书法、大鼓、戏曲、版画等艺术相继进入中小学课堂,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不再局限于本民族流传,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被广泛推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不再发生断代、失传现象,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以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为例,侯桂芝、马凤云、黄连玉、汪秀霞等十余家剪纸艺术传承谱系仍在不断发展,并打破了原有的祖辈、师徒传承方式,率先将民族剪纸艺术带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剪纸艺委会会员、锦州剪纸协会会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张波2005年创建了全国首家“闾山满族剪纸教育传承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已经向4万余名师生传承闾山满族剪纸技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被教育部任命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学校”[4].还有本溪市实验小学、辽阳市第九初级中学、北镇市新区小学、西丰县东方红小学等也都是运行良好的辽宁少数民族剪纸传承基地.在中小学推广辽宁少数民族剪纸,不仅能启发少年儿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华各民族艰苦奋斗的故事,传承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3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的发展

  每一项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都需要传承并发扬光大,辽宁少数民族剪纸文化艺术亦是如此.作为民族艺术的智慧结晶,辽宁少数民族剪纸的传承、发展过程与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辽宁少数民族在思想和实践中达到的智慧高度.对于辽宁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国家和辽宁省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的支持,投资建设剪纸产业园,建立剪纸展览馆,举办各级各类剪纸竞赛与展览宣传等.

  3.1申遗成功对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承的推进

  辽宁少数民族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中影响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2006年5月20日,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辽宁省锦州市的汪秀霞和赵志国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5].医巫闾山满族剪纸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取材丰富,形象刻画简洁,纹样大气、古朴.表现技巧上不求精细,不追求复杂的细节,主要依靠恢宏的气度和朴拙神韵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四百多年来,这种恢宏大气的剪纸艺术形式在医巫闾山周边的阜新市及北镇市、凌海市、义县等地世代传承.辽宁少数民族剪纸因城市、地区不同,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岫岩满族剪纸在三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满汉融合的特征,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相比,其剪纸艺术造型更加精美,细腻.2008年6月,岫岩满族剪纸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作为中国剪纸的一个重要分支,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岫岩剪纸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县共有6个满族剪纸传承基地,参与传承和受教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有千余名剪纸艺术家经常参与剪纸艺术创作.在参与人群中,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女娃,形成了科学的传承梯队.因岫岩剪纸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且参与人数众多,岫岩县于2011年被省民委、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剪纸艺术之乡”.辽宁省建平剪纸以蒙古族萨满文化为主体,蒙汉文化的相结合使剪纸艺术造型粗犷、浪漫.建平县从事剪纸艺术创作的人数众多,优秀的剪纸作品更是精彩纷呈,目前,已有500余幅剪纸作品参加过省级以上的展出.1998年,建平县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民间艺术(剪纸)活动基地”.2005年,建平剪纸被辽宁省文化厅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录.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建平剪纸与陕西等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报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以来建平县更是加大了传统剪纸的发展力度,目前已形成了传统民俗系列、多层剪纸国画系列、人物肖像系列为代表的特色剪纸产品,并逐步走上了产学研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6].鞍山回族剪纸在选材上别具一格,不用大红纸,而是使用宣纸,先剪好形象,再根据形象画上颜色,剪纸作品根据艺术家的需要染色,艺术家的主观表现空间更大,剪纸作品的艺术性更强,被称为“回族煊彩剪纸”.目前,鞍山回族剪纸的选材已发展到闪光宣纸和闪光丝绸.由于鞍山回族剪纸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立体感强,得到广泛的认可,2015年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截至目前,辽宁已有国家级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2006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2008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本溪满族剪纸、新宾满族剪纸、岫岩满族剪纸、建平满族剪纸和庄河剪纸.省级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西丰满族剪纸、清原满族剪纸、瓦房店东岗剪纸、彰武民间剪纸和鞍山回族剪纸.国家的大力支持,让剪纸的艺术价值得到体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剪纸,喜欢剪纸,以往很多已经后续无人的剪纸遗产得以传承,进入良性的循环发展.

  3.2国家基金项目对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承的促进

  近年来,国家对辽宁民族、民间剪纸的传承给予了有力扶持,审批资助了3个与剪纸相关的国家级人才培训项目.2015—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项目,为东北三省的艺术院团、文化企事业单位、艺术院校、基层文化馆(站)培训优秀民间剪纸艺术创作人才,参与培训的人员共计30人,培训时间2个月,26门课程共计292课时.聘请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兰静等专家、教授授课,从剪纸创作样式研究、剪纸技法研究、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特色等不同角度对东北剪纸艺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出版了《关东民间剪纸传承记事》《关东风情民间剪纸》《创意实践工坊一一剪纸衍生品设计工作室》等10本剪纸培训教材,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8].“关东风情民间剪纸人才培养”项目培训课程,打破了剪纸与其他艺术的壁垒,寻找出剪纸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新的生机.把剪纸与陶艺、壁饰、服饰、扎染、产品设计、皮具、装置艺术相结合,剪纸发展不再受材质限制,艺术形态发生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变化.项目培训结束,选取了500余幅剪纸作品进行东北三省巡回展览,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辽宁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沈阳师范大学在组织“关东风情民间剪纸人才培养”项目培训的同时,还举办了辽宁美术教师剪纸人才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理论研讨会、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培训高峰论坛等大型会议.2017年,大连艺术学院承办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满族民间手工艺创新人才培养》,对30名满族民间手工艺创新人才进行了集中分层次培养,培训共计90天,450课时.25位专家通过《满族剪纸风格特点与审美分析》《满族非遗研究与保护现状及对策》《满族民间手工艺产品创新开发》《满族民间手工艺产品创新设计》《民族审美与艺术设计方法论》《满族民间手工艺创新设计》等15个专题对学员进行专题培训.学员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满族剪纸、满族刺绣、传统手工布艺、萨满轧染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实践学习[9].国家通过项目培训的形式,将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剪纸艺术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学习、研究、创作,既为辽宁少数民族剪纸传承储备新生力量,也为提高辽宁剪纸艺术人才创作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剪纸产业化对辽宁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承的推动

  2008年本溪满族剪纸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本溪市立足自身特色,挖掘本溪以及辽宁剪纸产业发展的潜力,建立了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占地面积6400㎡,园区包括剪纸作品展示区和剪纸产品生产区,内设剪纸博物馆和文化名人展馆2个公益性展馆.先后引进了56家企业,从剪纸教育培训、剪纸设计、剪纸生产到剪纸销售流通等环节,建成了完整的剪纸产业链条,让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真正走入市场.目前,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剪纸艺术传承基地,先后被中国文联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培训基地、中国剪纸艺术创意创作中心,被省民宗委列为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基地.剪纸产业园建立以来连续举办了剪纸培训班13期,培训剪纸从业人员1500余人,直接或间接带动400多人就业.2016年,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评选为中国中小企业创业100强,并发展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10].产业园成立10年间,已储备12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剪纸设计,开发剪纸衍生品20款230多种文化产品,成功摸索出一条把民间剪纸变为艺术商品、让剪纸创作设计与市场完美对接的模式.现在,剪纸产业园的产品已经走出国门,成为辽宁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

  4结束语

  辽宁少数民族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承载和传承.辽宁少数民族剪纸既受塞外草原文化的影响,又具关内中原文化的内涵.在多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剪纸样式繁多且个性鲜明.辽宁少数民族剪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当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辽宁民族剪纸通过与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以新的形式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作者:窦薛霖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