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新媒体下大学生群体艺术消费现状

分类:艺术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21-08-27 11:05 关注:(1)

  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广泛传播,而且提高了艺术消费在中国经济消费中的重要占比。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新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大众的艺术消费观念、需求和消费结构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其中,青年群体对于艺术消费的思考和方式更为敏感,他们的艺术消费观念和需求更能展现新媒体语境下时代性、个性化的新趋势。本文尝试从大学生群体角度出发,以人像写真艺术消费行为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艺术消费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当下大学生的艺术消费观念和存在的问题,正向引导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帮助提升人像写真及相关艺术消费市场的精准度,为文化艺术良性发展献计献策。

新媒体下大学生群体艺术消费现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艺术消费;人像写真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消费及人像写真消费发展概况

  学者顾兆贵认为,“从艺术使用价值的角度看,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的对象性审美活动。艺术消费是对艺术产品使用价值(艺术价值)的消费,不是对它的物质载体的消费。对艺术消费主体而言,艺术消费是通过对艺术产品提供的审美意象的关照、体验、理解和再创造的审美实践活动,在不断强化审美意识,扩大审美视野,积累审美经验,丰富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能力的同时,享受体验自我、确证自我、完善自我、获得心灵宁静和自由的审美愉悦过程。”[1]人像写真就是一种艺术消费形式,消费者通过人像写真的拍摄,获得深度体验审美艺术创造活动的经历,并在拍摄完毕后,欣赏和分享个人人像写真,获得审美愉悦。“人像是早期摄影的主要拍摄题材,这源自人类记录自身图像的强烈愿望。直到今天,人们的这种愿望仍然没有因为数码相机的普及而减弱,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寻找某种方式留住眼前稍纵即逝的影像。”[2]在新媒体网络蓬勃发展的快节奏时代,人们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们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当中,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像写真的拍摄当中。当下人们习惯于利用美拍、美图秀秀等软件大方地拍摄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更是进行人像拍摄的主力军。同时,近年来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蓬勃发展,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分享个人生活影像的可能,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消费的新途径。新媒体平台不仅为大学生群体呈现了多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和加深了大学生群体对艺术消费的热情。在新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的艺术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学生热衷于个性化人像写真的消费便是现象之一。当下多数智能手机的配置能够满足普遍大众的日常拍摄需要,利用手机就可以进行拍摄,这既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人像写真创作的便捷条件,同时它们也威胁和影响着摄影行业的发展,希望拍摄人像写真的人们,不仅可以到影楼进行人像写真艺术消费,也可选择更多的方式进行人像写真的拍摄,甚至可以进行自拍。当前,人像写真消费因为可替代市场,而逐渐呈现出一种奢侈消费的趋势,这势必会影响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因此,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群体的艺术消费及人像写真消费进行调查研究。

  二、大学生群体艺术消费及人像写真消费现状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星服务平台进行编辑发放问卷,邀请大学生填写,共计回收问卷140份,有效填写135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艺术消费需求和心理,除了做调研问卷外,我们选择了12名有意愿表达自己对人像写真看法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其中包括4名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我们总结归纳了当前大学生艺术消费及人像写真消费的现状。

  (一)大学生群体参与艺术消费的意愿强烈

  在艺术消费市场上,女性参与者多于男性,而参与本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3:6,正好符合此现象。问卷结果显示,所有填写人员均进行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消费,其中参与过观看电影这种艺术消费的高达92.6%,而参与艺术品购买、观看音乐剧等剧场表演、参观艺术展、拍摄过人像写真的大学生比例比较平均,在28%~32%之间;超过74%的大学生有意愿进行人像写真拍摄,但52%的人并没有拍摄过。这一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基本上都参与过各式各样的艺术消费,尤其类似“看电影”这种普及性较高以及价格相对较低的艺术消费的参与度相当高,说明人们更愿意并有能力参与普及性更高、接受程度更深、价格更加合适的艺术消费,而本文所研究的人像写真目前并没有达到大众可接受的艺术消费水平。但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照片及影像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因此,虽然类似于人像写真的商业消费水平较低但其使用率高,这也恰好印证了虽然有部分人没有参与过人像写真拍摄,但大多都有意愿尝试通过接受这种艺术消费方式拓展知识,提升自我价值。

  (二)制约大学生艺术消费的主要因素是艺术商品的价格

  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拍摄人像写真因素”这一问题中,超过65%的学生认为价格过高经费不足,12%的人由于之前拍摄经历不愉快而导致再次消费的动机下降,30%的人认为没有拍摄必要。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拍摄人像写真的敏感因素很多,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写真拍摄价格过高,超出消费水平,这也同时提醒摄影企业在对待没有自主收入、经费有限的大学生时,可以制订特殊的拍摄方案,可以适当降低价格或多做一些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消费者,避免大学生消费者的减少。另外,“不愉快的拍摄经历”说明可能曾经的拍摄服务不到位,或者消费者自身心理的抗拒等原因造成拍摄的不愉快,因此,提醒摄影行业多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多了解多沟通,学会引导用户松弛自我。

  (三)大学生群体人像写真的消费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

  大学生拍摄人像写真的原因多种多样,“希望展现自我”“家人朋友邀约”“被明星或时尚博主的风格所吸引”“周围人拍我也拍”“记录生活”等等。“艺术的消费功能与大部分产品的消费功能不同,它需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点。”[3]从结果中不难发现,消费者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其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动机和心理性的动机,自我价值实现、追求实用、新鲜感等生理性动机,模仿从众、炫耀等心理性动机。尤其如今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红效应”影响力愈来愈强,看到他人身上的光芒,我们也想去追逐,这种模仿行为无可厚非,因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如果作为商业引导者或是文化艺术的教育者,他们需要正向引导消费者良性模仿,在模仿中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搬运或是复制,这样艺术才会更多元,社会文化才能蓬勃发展。就像写真拍摄,用户希望追求个性化,那么不提倡服务者经常使用千篇一律的模板,也应该提供定制化、私人化服务,这也是个性化写真比较受大学生喜爱的原因,自由、个性是正值青春的大学生所追求的。

  (四)大学生群体倾向于“私人订制”式人像写真消费

  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有40%的人认为,他们希望“自己寻找外景或内景进行拍摄”,并且有57.78%和55.56%的人认为拍摄环境、场景丰富度是未来人像写真行业的发展应着重注意的问题。不希望千篇一律的拍摄造型和场景,希望自己选择拍摄的地点,突出体现了大学生群体希望能够拍摄出个性化写真的意愿。同时,在采访的12名大学生中,有半数人在生活中是安静内敛、不好表现的性格,但他们也希望镜头前留下的是不一样的自己,当然这就需要摄影师与用户之间事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让用户感受到摄影师的亲和力,这样松弛的状态才能呈现出理想效果,这就提醒从业者要注意应和用户之间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综合上述两点来看,大学生群体对服务质量、场景和造型等方面的重视,实则体现出大学生群体希望拍摄时能够拥有“私人订制”式的人像写真服务。

  (五)艺术消费不是取悦他人而是成就自己

  一位同学在采访中说,“花钱买来的是快乐。”在某种层面上,我们进行艺术消费来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消费所得可以转为自己的资本,因为它还会继续创造价值。采访到一名同学在疫情期间出去拍摄了关于抗疫的短片,全程的拍摄、素材收集、采访都由她和她的伙伴亲力亲为,她说:“那天我们去买三脚架的稳定器,花了将近100多块钱吧,虽然很疲惫,但是我们看到了疫情复工后的生机盎然。”这名同学的艺术消费满足了她的社会需求,也收获了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她将这份自我满足带到生活中,提高了学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收获更多,所以艺术消费不只是一份花销,它可以影响我们生活的兴致和工作的效率。

  三、大学生人像写真艺术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人像写真消费过程中应不忘记文化传承

  我们在欣赏艺术、进行艺术创作或是进行艺术消费时不要忘记发扬传统文化,可以利用自媒体的影响力推进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人像写真拍摄可以根据消费者自身情况融入中国元素或民俗文化,既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也推进了文化传播。

  (二)人像写真应订制个性化方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价格高低影响大学生的艺术消费,因此,行业经营者可以考虑大学生的感受,为大学生群体制订更多的优惠活动或提供平台让用户进行自主选择等等。调查过程中还了解到,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人像写真,或者不知道其他艺术消费形式,这就需要管理者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注意正向引导消费理念。大学生群体进行艺术消费时,要注重审美趣味的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学生应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坚决抵制庸俗无聊的消费趣味,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艺术消费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顾兆贵.艺术经济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07-408.

  [2]蒯鹏飞.浅析艺术人像摄影的拍摄特点与分类[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51-53.

  [3]李嘉.对中国艺术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J].中国物价,2017(11):80-83.

  作者:杜纪虹 张婉宜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