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中国画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

分类:艺术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22-03-23 10:51 关注:(1)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之一,从中国画中衍生出来的各种艺术品类繁多,而从中国画艺术的角度考虑将现代包装设计融入中国画元素,能够使得现代包装设计展现出特别的美感。本文基于中国画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进行分析,为二者有机结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画技法与构图给出建议。

中国画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中国画技法;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借鉴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相较于欧洲的油画、版画或者是现代流行起来的水粉画、水彩画来说,中国画其中蕴含的意境是其他画种难以模仿的,传统中国画“写意”的特点,也使中国画作品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与中国画艺术相结合,特别是包装设计上运用中国画技法和中国画构图,能够起到提升包装设计氛围感、设计感的效果。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精神内涵的借鉴,不仅仅在于将中国画的一些绘画技法直接“平移”到平面设计中,而是在平面设计上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厚植其中,使中国画元素、中国画图案都能在平面设计中获得其独有的价值体现,展现出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如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实用性,卓越的产品包装设计也是吸引其购买商品的重要原因。

  一、中国画艺术之精神内涵概述

  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精神,分别是超然精神、民族精神、写意精神。

  (一)超然精神

  中国画的超然精神,是中国画在意境上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眼光,在许多着笔之处能够运用特殊的画法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美。所谓超然,是精神的升华,也是气质的飞跃。画家在具备超然的精神后,在绘画过程中也就能够将这种精神体现在画作中。中国画的气韵体现在画家通过对墨的运用,使得画中人物、山水都带有不同的姿态,这些人物、山水都是画家自己心中感受的直接体现,画中的远山碧水,呈现出来的悠然气质正是画中蕴含着的画家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中国画中的超然精神的体现。

  (二)民族精神

  中国画的民族精神,体现在“梅兰竹菊”的高尚品质中,也体现在山水的意境之中。中国画不仅仅重视将所画物件的形态一五一十地表现出来,更加注重的是将这些物件中蕴含的精神塑造得更加完美。中国的山水画中,常见的远山重叠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绘画方法,寥寥几笔就能带出悠然的画中意境,这不仅仅能体现出画家的审美水平,更能够体现画家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品质。由于中国注重修身养性,传统中国画中包含的民族精神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这正是民族精神的彰显。中国画中的民族精神,还体现在笔触上的感觉,画面渲染出来的情怀。在中国画中,画家用浓墨以及遒劲的笔触画磐石,正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信仰,在生活中不改初心坚定信念的特点。这种中国画中的民族精神,也使中国画多了一分民族精神的傲骨。

  (三)写意精神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就是将画家的精神世界与绘画建立联系,画家在画中对一些意象进行深入的描绘,在绘画中融入精神色彩。中国画在不断地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画家抒发情绪、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也正是画家精神的外在体现。在中国古代,“诗”与“画”之间往往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意境与画中配诗相辅相承,正是“画中有诗”的意境。中国画中,许多物件或者山水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例如风筝代表着游思、兰花代表着高洁的气质、竹子代表着百折不挠的精神等等,这些画面中的物件通过作者的绘画,折射出来的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绘画中的物件也就有了“灵性”,具备写意的精神。

  二、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精神内涵的借鉴

  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技法运用的借鉴,主要是通过借鉴中国画中常用的技法,在平面设计中体现中国画的韵味。中国画中常用技法的使用,使得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表达画中景物在画家心中的感觉,无论是山水画还是静物画,都能够塑造出较好的画面效果。

  (一)中国画中常用的技法

  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主要有五种,画家通过对这五种绘画技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渲染出不同的绘画意境。勾,就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先使用特别干的浓墨勾画出山水的轮廓;皴,是指在勾出山水的浓墨轮廓上,再使用一些相对较干的稍淡的墨,在侧锋进行皴;擦,是在皴的基础上,用比皴淡、湿一些的墨,侧锋进行擦;染,也就是用较淡的墨,并且比擦还要湿,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面积进行晕染,在中国画的绘画中,这种技法多用于画远山或者层次较少的背景,使画面具有山雾迷蒙的感觉;点,就是在已经勾出的线条轮廓上,画家用笔点出一些树形、花影,对于整体画面来说具有丰富画面内容的作用。在画完点树之后,再对画面进行整体修饰。这样,一幅山水画就完成了。画家在画山石和树干时,先勾勒出山石和树干的轮廓,然后再用干毛笔沾取少量淡墨,对侧峰进行勾画,勾画时在轮廓边内反复进行摩擦,通过摩擦制造出纹理或褶皱的绘画效果。黄宾虹的山水画中,对于山水的绘画就是用了以上几种绘画方法,通过五种不同的绘画手法使得画面具有层次感,山水之间具有较高的渲染效果。中国画的构图技法中,对于图案的设计可以用“精妙”二字概括。例如在中国画中,对于植物的画法通常要在写实的基础上体现出植物的特点,“一枝梅”就在中国画的画面中具有“孤傲、清高”的特点,在构图上打破了画面中的留白,使得画面左右和谐,不偏重。齐白石的《虾》,灵动的虾之间留有空隙,虾的须非常飘逸,虾体部分非常通透,给人在整体构图上一种和谐之感。丰子恺的《竹》,竹子之间的构图也体现了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在空白之处相互交错,使得画面具有和谐之感,但又在画面中避免了杂乱之感,使得竹的品格通过画面呈现出来。

  (二)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技法运用的借鉴

  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中国画技法运用的借鉴,是对于中国画中笔墨技巧的借鉴。在平面设计中,主要是对于中国画中上述的五点绘画技法进行借鉴,通过“白描”点、线、面的形式使得中国画笔墨特色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融入较为简洁。对一个平面设计中的图案先用“勾”的方法勾勒出大概的形态,然后通过渲染的方法,使用“染”的技法使画面具有朦胧的意境。例如对于一个矿泉水外包装的图案设计,使用中国画中山水画的概念进行创作,首先将矿泉水外包装的图案定义为“远山与碧水”的结合,就需要设计者先勾画出远山的形态以及碧水的形态,再对远山和碧水进行大面积晕染,使远山和碧水更有意境感,最后在画面中点缀一些树木与花草作为主体图案的衬托,达到总体和谐的美感。运用中国画笔墨技巧的设计,使矿泉水外包装具备悠远、清净的意境,并且使产品外包装更具有美观性。

  三、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构图观念的借鉴

  对中国画构图技法的借鉴,在布局上借鉴中国画的传统构图方法,做好“留白”和比例协调。首先是对中国画中线条的疏密进行设计,线条在排列中既流畅,又具有和谐的美感,线条的粗细得当,搭配适宜,符合中国画的美感;其次是对中国画中虚实进行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虚化背景,主要突出设计主要内容,在虚实结合中使作品具有层次感,给人更加清楚、舒适的观感,避免作品构图满铺,给人以沉闷之感。画面在虚实之间,体现出了主体设计内容,背景和其他设计内容与主体图案相互呼应,衬托主体图案的美感,将这一产品中蕴含的中国画元素意境传递给消费者。例如化妆品的外包装平面设计,为了突出化妆品的美感和使用效果,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体现化妆品的顺滑感,用点墨渲染的方法设计化妆品的背景,给人一种大气、清新的感觉,加深了消费者在观看时的冲击感,突出了化妆品的主体形态。再例如饰品外包装平面设计,为了体现饰品的美感,设计的背景图案需要淡雅、和谐,能够衬托饰品,在设计上可以借助中国画构图中的设计理念,将项链与耳饰以对称的方式摆放,项链的链条与耳饰的链条之间形成粗细不一的对比美感,加上背景留白的效果,突出了设计内容。

  四、结语

  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就是在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气韵,在各种包装的平面设计中采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往往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美感。对于平面设计人员来说,用好中国画的用墨、构图技法,更能提升设计水平,拓宽设计思路,使得平面设计更具备东方美感。在设计工作中,无论是简单地使用线条进行构图,还是通过层层晕染塑造出适合的氛围感,都是设计师可以进行考量的内容。在中国画技法的运用中,平面设计的构图感更加优美,结合产品的实际用途做好设计内容,突出产品形象,有助于打造良好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博之,潘熠龙.探究视觉艺术在国画中的艺术审美思维——评《化形为境:中国画论视野下的现代视觉设计》[J].林产工业,2020,(04).

  [2]徐楠楠.探析传统中国画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融合的表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

  [3]沙青.中国画的空间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J].名作欣赏,2016,(21).

  [4]冀德玉.传统中国画语言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借鉴意义[J].大众文艺,2013,(05).

  [5]王征.论“墨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谈包装设计之水墨画笔墨技法[J].现代交际,2011,(03).

  作者:李鹏飞 刘学芳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