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一级教师是什么级别|| 中学物理课题题目参考有哪些|| ahci期刊有哪些好发||

诗教与人文素养如何研究

期刊目录网哲学论文发表2019-02-14 12:11关注(1)

  庄子哲学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命哲学。它主要强调了庄子思想中生与死的轮回和对待生死自然超脱的态度。诗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章自庄子的生命哲学入手,共分为了五大部分,先系统地论述了庄子生命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哲学论文。

现代哲学

  一、庄子的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这一概念来自于西方,以德国著名哲学家威廉海姆•狄尔泰所提出的生命本源论为起点,后逐步发展。之所以将庄子的思想也称之为生命哲学体系,是因为庄子的思想“尤其突出生命的主题”。庄子的生命哲学体系极具逻辑性,他提出“气”的概念,将“气”作为生命哲学体系的基础,进而将生与命和生死联系起来,又将生命与天地联系起来。可以说,庄子的生命哲学体系深邃而又完备,蕴蓄着深远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一)庄子生命哲学的理论渊源

  庄子的生命哲学思想也是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理解融合而成的。庄子的生命哲学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1.老子的“道”之思想庄子在其书《庄子》中多处引用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中关于“道”之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阐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在老子眼中,“道”是天下万物创始的本根,“天下之母”。它“玄之又玄”,独立于世间万物,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自然。庄子承继了老子“道”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阐释:庄子人文“道”是“覆载万物”的初始,是世间万事万物产生的依据。而后,庄子又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突出了“道”的“虚无性”和“玄广性”,即道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同时又虚无缥缈,超出了人类的感知范围。并且,庄子将“道”演化为实际存在的“气”,“气”是“道”的实体。2.杨朱的生命思想战国时期,杨朱提出了“贵己”“重生”的思想,即重视个体生命,将个体的生命置于极高的地位。庄子吸收了杨朱的“贵己”“重生”思想,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轻物”“重生”,主张远离仕途,重视生命,“轻物我、淡名利”。3.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在于“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认为人应当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并克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庄子批判地吸收了孔子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充实于自己的思想中。庄子吸收了孔子“仁”的思想,并进而论证了“仁”与生命的意蕴。庄子认为仁义并不是人天生所固有的本性,但却像胶漆一样无休止地夹杂于天道和本性之间,迷惑着人的本心,使得天下的人都不断地在为“仁义”之名奔走。因此,君子奔命于仁义,如同小人追逐财物,都是丧失本然的天性,牺牲自身。对于孔子提出的“克己”思想,君子通过“克己”来“少私寡欲”,提升自我。庄子将之演变为“无己”。所谓无己,就是除去自我中心,超脱于一切利欲之中,抛去世间纷杂,顺应于自然天道,保存“本真的我”。

  (二)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核心

  庄子生命哲学思想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死生齐观和惜生安死。1.死生齐观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寄托于外在物合成而来的,然而一切寄托于外在物而产生的生命,都有聚集,也有分散。这便如同这世上的尘埃,会暂时的聚集,也会随风分散。生命也是这样聚散交替运转。生命有开始的地方,死亡也有其归属的方向,就这样循环往复、交替往来。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生和死的变化都是这样的,都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生命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推却,生命消失的时候我们同样不能阻止。生与死本都是命运的安排,就像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是由自然遵循其规律决定的,我们难以改变。因此,我们对待生命就要顺其自然,生和死都要坦然地面对与接受。在生命的长河之中,生是死的开始,死也是生的延续,生死轮回转化,构成了宇宙虚幻的规律。世间万事万物均是这样,当我们明白了生与死的必然,就不会因为生而倍加欣悦,也不会把死当作是大祸临头了。2.惜生安死庄子认为眷恋生命,执着的想要生存,是人的天性。庄子极为重视生命,他甚至把个体的生命放置于家国之上,他认为个体生命的存续与发展远比家国的政治存亡更为重要。因此,庄子主张坦然地把生命交付给自然,交付给世间大“道”,珍爱身命,却不执着于眷恋生命,回返自然生命的本性之真。对于死,庄子认为死是生命的必然,是自然而然却又不可抗拒的。人们只要认识了自然之道,就不会被死亡的悲伤所困扰。生时,人们被世俗的苦累包围着,死便成为抛却一切烦恼的解脱。自然而然,这样死亡就不仅是一种安详的歇息,更是一种无牵无挂的快乐。这便是庄子的思想,对待生无比珍惜,对待死却无比安然平和。

  二、诗教

  与舶来品的生命哲学不同,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思想。追究“诗教”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解经篇》,“温柔敦厚,《诗》教也”。中国自孔子以来便有“诗教”的思想,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便是通过外在的诗书礼乐培养人内在的品格修养。至现代,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虽文言文日渐式微,但诗教却并未没落。虽然内涵与古代视角不尽相同,但宗旨却并未发生改变。

  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相对应,人文素养指人基于自身所有的社会经历,对人文科学所做出的感悟、理解和吸收,是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与修养。它主要有“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甚至理论修养、历史哲学修养等”,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它是以人本身为关注对象。

  四、庄子的生命哲学视角下诗教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本部分主要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分析诗教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由前文可知,庄子的生命哲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死生齐观,一为惜生安死两大思想。由死生齐观思想入手,庄子认为死即生的开始,同时生也是死的开始。这不仅体现出庄子生命哲学自然洒脱的人生态度,也体现出庄子的生死观。对比诗教而言,我们首先从内容来入手,诗教中亦有大量反映自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和齐生死的生死观的诗句,不论是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是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它们都是洒脱的人生态度的表达。不论是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至清朝谭嗣同写下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古至今的诗词中都不乏对生死的表述。这些被口耳相传,教化众人,成为了诗教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对受教育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次,从诗歌的感情表达来说,几乎所有的诗歌都是作者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表达,诉说的是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感情,这也正与自然洒脱的人生态度相契合。最后,我们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声韵、长短句等手法来表达作者曲折幽隐的感情,并描绘作者眼中清新美丽的自然,这也正是自然洒脱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惜生安死的思想,我认为重在惜生,重在告诉我们怎样珍惜我们现在的生命。就像庄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惜生虽然强调无为,但还是要有所作为,却又不能偏执的追求。诗教中亦包含这种思想。诗教从其目的本身就是教人成事,教人有所作为的。但是,诗教的教育目的中又有温柔敦厚的人格追求,这也正符合了庄子有所作为却不偏执的生命哲学的态度。诗教的内容中也有大量这种教人有所作为的诗词,不论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还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都是这方面的写照。正是有这些教育内容,诗教在教化上起到了作用,教更多的人有所作为,温柔敦厚。

  五、在庄子生命哲学观的指导下,以诗教培养人文素养

  (一)诗教熏陶,获得人文素养

  只有不断营造诗教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诗教的熏陶。这也符合庄子生命哲学中自然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获得修养。在学校中,我们要加大诗教对学生的影响,多多开展与此有关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熏陶。现在,许多学校开展的师生古诗社、诗词培训班,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诗词知识。诗词旅行团更是通过旅行活动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全面了解诗词的写作经过。这些均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诗教的熏陶。

  (二)填诗作词,获取人文素养

  正如古诗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力亲为,是无法切身理解获得感悟的。对待诗词也是一样,不仅要读诗,要朗诵诗,更要尝试着写诗。以人培育诗,用诗反哺人。更何况“我们倡导的当代诗教,作为立德、启智、审美、陶情、健心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青少年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功效最大化必须依赖鉴赏、吟诵、创作的多重效果才得以实现”。这不仅符合庄子的生命哲学,也是诗教修养人文素养的体现。庄子的生命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庄子对自身生命的起源、经过、演变和消亡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对于生命终极意义进行理性的探索与追寻。庄子所提出的有关生命存在的价值观、自然观,引起了人们对于生命轮回最深入、最持久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角落几乎都留有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痕迹。诗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以培养温柔敦厚的人格为宗旨,经历时代变迁,至现代社会更是形成了“以人为本、养心种德”的教育思想。诗教不仅是我国传统社会课堂的根基,更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从庄子的生命哲学入手,我们也更能看清诗教对人文素养的影响,并由此来发展诗教,提高其对人文素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认识系统的特色[M].齐鲁书社,2005.

  [2]陈鼓应.道家的人文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2.

  阅读期刊: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广东哲学学会主办的现代哲学学术刊物。本刊是国家哲学类核心刊物、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刊物,该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诗教与人文素养如何研究相关论文:

浅谈中职生哲学素养的缺失及培

上一篇:茶文化动静哲学观在体操基本姿势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哲学思考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