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期刊目录网论中小学评出首批“教授”

分类:新闻中心 时间:2014-03-07 17:11 关注:(1)

  教授是一种头衔和荣誉,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教授有教课的任务,而研究员则没有。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教学工作量饱满

  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累计6年以上

  无有偿补课和家教家养行为……

  19名中小学老师升“教授”

  2014年的春节,常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何春贞老师过得很喜庆,48岁的她成了我省名副其实的小学“教授”。

  2月上旬,省教育厅正式公布,我省19名中小学老师评到了正高级教师职称(与大学教授职称相当),何老师就是其中一名,而在年前,这一消息已经在她所在的学校不胫而走。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高中老师67000多名,初中老师169000多名,小学老师246000多名,此前实施的以职务聘任制为主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设立,按照该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

  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大伟认为,现行的高级教师职称是中小学教师的“上限”,很多中小学教师达到“上限后”,容易产生惰性,进取心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部署,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选定株洲和常德两市为改革试点市。首批19名获评正高级教师的中小学教师有8名来自株洲,11名来自常德,获得正高职称之后,其待遇对应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别。

  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设置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并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张大伟告诉记者,这项改革“捅破”了20多年来中小学老师最高只能评副高的“天花板”。

  中小学“教授” 是怎么评出来的

  多年来,我省中小学老师已经习惯了干到退休,评个高级教师的现状,这次试点改革,对全省中小学老师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要评上正高级教师有哪些条件?

  据《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要获得正高级教师的资格首先要给学生减负, 所辅导的学生课业负担轻,布置作业量明显低于本区域内同学科平均水平;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教学工作量饱满(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一线教师的1/3);在业务水平方面,须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累计6年以上,无有偿补课和家教家养行为。如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国家级奖励或荣誉称号,或者指导至少2名学生在国家级比赛、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或一等奖也可破格获评。

  正高级教师是怎么评出来的?

  据了解,在我省此次试点的正高级教师评选中,须经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评审过程公开透明。

  “正高级教师更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经历,注重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张大伟透露,与以往职称评选中强调教师的论文、学历不同,此次评审更看重一线教学成绩和师德师风,同时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此次评选正高级教师资格审查时,要求参评教师递交农村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登记表,整个评审程序采取实地考核和集中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地考核时,所有参评对象首先必须进行时长为40分钟的现场授课,专家组对其打分;授课结束后,还要接受15分钟的专家答辩。此外,还进行了教师座谈、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测评,对参评教师做出评价,同时还要接受集中评审,对参评教师的任职资格、任职条件、教研教改等作出评价,最后由评审委员会投票表决。

  “严格的评审流程和公开透明的评审过程,会增加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含金量。”张大伟表示,这项改革将成为促使中小学老师提升个人教学业务的助推剂,主管部门也会借助成熟的经验防止评“教授”带来副作用。

  何春贞在获评正高级教师前,她曾获评湖南省“特级教师”,发表了90多篇论文,连续两届被评聘为“常德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还曾被教育部授予“赴港协作交流优秀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们撰写的《擂茶文化探讨与实践》获全省首届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比赛一等奖。

  这些荣誉和成绩,何春贞自己也感叹,不是所有小学老师都能轻易取得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牺牲大部分的课余休息时间。

  何春贞建议,正高级教师的评审,要淡化论文分量,防止参评老师急功近利地去发论文;要加大教学成绩的分量,使老师们立足教学岗位,师德、师风放到首位。

  良好意愿会否带来副作用

  虽然这项改革还在试点阶段,但中、小学校里出现“教授”的消息,已经在我省中小学老师群体中“炸开了锅”。

  “不敢去想。”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小学的邬老师表示,职称代表权威认可的业务素养,可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目前对小学老师说,小学高级教师基本上就到顶了,再往上升就是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教授,但是名额少得可怜,大部分小学老师直到退休也没能等到名额,能评上“教授”应该是所有中小学老师的愿望,机会来了,但她却兴奋不起来。

  邬老师告诉记者,评职称肯定会对论文、获得的荣誉等有要求,而对于她这种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平时的课程排得很满,上课、备课的时间都不够用,不可能有时间来搞科研、写论文,因此,正高级教师对多数在一线的中小学老师而言,是一件看起来很美好的事,但要做到却非常困难。“除非抽出教学的时间,来专门‘钻研’评职称的事情,否则很难。”邬老师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跟邬老师一样,担心没有时间做论文、搞课题的中小学老师占了大多数。还有一部分年龄偏大的老师也担心,评职称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我省目前年龄偏大的小学老师,有一部分都不具备本科学历,这些老师们长年扎根在教学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如果因为学历而不能参评,对这些老师们来说,也是个打击,反而会使这部分骨干教师产生消极情绪,同时,不少农村老师也担心,如果城乡老师一起评选,农村教师肯定吃亏。 “一旦引导不到位,老师们忙着跑课题、评职称,而疏忽了自身教学,就会出现社会上所担心的副作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我省培养中小学老师的最大基地,作为该校的语文教学法教研室主任,袁利芬副教授对我省中小学老师的情况了如指掌,她认为,大学里有教授、科研单位有研究员,而对于人数众多的中小学老师,最顶格的也就是副教授,此次改革对中小学老师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但是教师职称评定,大学里注重的是科研成果,中、小学校园里评出“教授”,应该如何引导?

  袁利芬坦言,从目前的中小学老师情况来看,部分高级教师质量堪忧,更有不少老师打起了跳级申报的主意,如果教师忙着跑课题、评职称,而疏忽了自身教学,那就跟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她觉得,中小学教师首先要坚守课堂,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在职称评定时,淡化论文和科研的分量,将‘敬业’和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从而避免评教授带来“副作用”。

  而在首批获评的中小学“教授”中,有不少人是学校的领导层,为此,很多普通一线教师也担心,这种职称评审改革一旦成为领导们的特权,那对普通一线教师又是更大的打击。

在线填单

请填写信息,学术顾问及时访问,为您提供定制化服务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