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重构人才梯队中医传承青黄不接
期刊目录网医学校验论文发表2014-02-20 17:38关注(1)
中医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没有人,中医就“虚”了。近年来,社会大众对中医的态度有所回升,各行业的人才以及资金也开始流入,对于中医行业而言,或将是一个契机。“像梁冬在传媒领域很有经验,还有的人是擅长管理的、擅长IT的……”徐文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波认为,应该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大家一起合作把中医做好。
陈氏太极正骨第四代传人陈启锋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医骨伤临床医生,毕业于一家正牌中医大学,全班25个人中只有他一人还在从事中医事业。关于为什么只有他没转行当西医的原因,是因为的眼睛不太好。
对于中医人才的残酷现实,御源堂负责人徐文波也深有感触。在参加某中医大学的校园招聘会时,徐文波发现,他们是惟一一家到来的诊所,周边都是药厂、医疗器械公司等等。御源堂自然也就成了整个招聘会上最受学生欢迎的一家。中医医院岗位吃紧,学了中医的学生们,被迫刚出校门就要选择成为医药代表或者其他职业。“中医学院每年培养那么多学生,都去做药代(医药代表)了,没几个去做临床医生的,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徐文波向我们感慨道。
这是整个中医行业所面临的尴尬。近年来,一方面中医教育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中医人才却在不断萎缩,中医医院不姓“中”,中医人不姓“中”,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忧虑。在中医的传承链条上,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出现了问题。
这与社会大背景不无关系。近百年来,随着西学东渐,西医逐渐主导了中国医疗市场。从民国时期的《废止旧医案》、《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到20世纪初期的消灭中医言论,中医和中医学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地位。甚至一度面临“活着,还是死去”,这种哈姆雷特式的问题。薪酬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的“直降”,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涉足中医领域,甚至就连从业者也出现“大逃离”的现象。
而这种动荡,以及社会的普遍“轻视”,直接导致了中医行业人才的衰落。就在“消灭中医”的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2006年,《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称:“民国初年,中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0万,现在只有27万人。而据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而中国著名中医人数,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不足500名”。
对于这些有志于弘扬并传承中医的从业者,以及社会人士而言,前路并不轻松。中医漫长的成长周期、现有医疗体制的限制,以及亟需提升的待遇、社会认知,都是他们不得不去逾越的障碍。
社会地位、财富“双不沾”理想在现实面前“却步”
“大家都说医疗质量下降了,为什么下降?七块的挂号费,这医生真的只值七块钱吗?理发的人一个月5000元,医生学了二十多年,5年大学,再加上3年的硕士生、3年的博士生,拿多少钱?”鲁兆麟曾经在台湾长庚大学授课,“那里,一个教授100万台币一个月,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他可以静下心去做研究,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条件。”
据了解,博士毕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中医,月收入大约在3000~4000元左右。而根据职友集网站上,北京2012博士毕业生工资收入水平调查,截至2012年5月26日,平均工资为6654元。中医要达到这一平均水平,大概要经过3~5年的努力。社会地位、财富“两不沾”,让中医师处境尴尬。
“年轻的医生需要静下心来去钻研,然后入到中医的门里面,但是现在这种社会收入结构和分配,真的是让人提不起这种兴趣”。成长周期长、前期收入少,成为阻碍人才进入中医行业的第一道门槛。邱琳提醒后辈们:“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中医,必须先要做好安贫乐道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没有安贫乐道的心理准备,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因为你肯定做不好。”
中医不像西医有量化的标准,中医强调传承和实践,成长周期长。从搭脉、问诊到处方,往往需要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一般一个西医毕业生3~5年就可以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中医则需要六到八年。加上市民喜欢找老中医看病的传统思想,更是延长了年轻中医师的成长周期。
“选择中医的时候就要明白,真正功成身就的时候,肯定在40岁以后了。”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称,“学中医的人前20年很苦,收入很少,不要指望出来马上买车、买房、娶媳妇。”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经得起诱惑。当看到身边的人大把大把赚钱的时候,要能够平衡自己。
“中医说句实在话,真的就是一个字--‘熬’,在熬的过程中再去填充。可现在的学生往往还没开始怎么“熬”,就中途放弃了!”鲁兆麟深感无奈,心态已经成为他挑选学生的首要条件。
时代变了,人心浮了。快节奏的生活、物质化的社会,让人很难潜心于学术的钻研和探究。
“刘景源老师自己都不带博士生了,他觉得没意义,带了学生把自己的招牌都毁了。”邱琳觉得很悲凉。她曾经与很多老中医交流,大家的共识都是现在好学生难找了。某中医药大学院长在与她交流时感慨:现在很多博士生,连那个学术思想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论文东抄一段、西抄一段。
兆麟堂负责人韩女士戏称,现在都是有家底儿的“贵族”子弟,才来学中医。在邱琳那里,好几个博士生家里都是三代以上的中医。当经济基础成为了中医入门的前提,它所导致的结果也必然是,大批喜欢中医的人被挡在门外。
“以前一个中医可以保一方平安,包括预测流行病,那多牛、多受拥戴啊!过去,中医可是给贵族看病的。”徐文波认为,中医应该得到应有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行业。
以西医管理中医被体制“瓦解”的职业能力
陈启锋并没有行医执照,身为太极正骨的第四代传人、多家中医保健机构的顾问,这不能不说是他心头的一根刺:“民间医生都是在中医药管理局备案,中医药管理局认可后,给你一个村医资格证,干了几年以后,可以参加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
但是,对于民间中医而言,大多数人是没有学问的。“考试刚改了,不用考英语和西医了,原来还考英语和西医的知识,别说让民间中医考了,就是让现在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考,都不好过,听说通过率也就8%左右”。
在地方,民间中医仍是维持百姓健康的一支强大的力量。陈启锋称,民间医生当中有很多“高手”,“很多人都说民间中医保守,不愿意把自己的方子或者自己的技术外传,这是错误的。曾经有个民间的老中医跟我说,一个好的方子能治好多人,也能吃死很多人,他不敢乱传。没有悟性、没有灵性的人,他是不会给你的,宁可带到棺材里去。很多民间医生都想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大量的民间中医并不能进入医疗体系,甚至被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自然也就谈不上解决传承的问题了。因为整个医疗体系全是学西医的人在管理,学西医的人根本不懂中医该怎么做。
如今,在中医学院《黄帝内经》成为了选修课,而很长时间内,西医理论都是中医考试的必考题。中西“混搭”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混乱。
这让邱琳哭笑不得:“《黄帝内经》对于中医是非常重要的,李济仁(安徽省名老中医)老爷子讲《黄帝内经》是一绝,他们家到他儿子已经是第15代了,都是这样子教的。《黄帝内经》蕴含很多人生的智慧,如果把它学通了,你的德行和道行自然就在那里了。”她感慨,中医没有真正的中医教育,甚至比起以往的教育模式,还倒退了不止二三十年。
讨论重构人才梯队中医传承青黄不接相关论文:
上一篇:中医预防保健方法探究
下一篇:探究戈谢病细胞免疫表型及吞噬功能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影响因子多少核心期刊
-
《实用老年医学》编辑部邮箱核心期刊
-
药物与人核心期刊
-
动物医学进展兽医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承德医学院学报医学期刊论文核心期刊
-
《医学争鸣》期刊发表核心期刊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医学期刊启事核心期刊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医学期刊核心期刊
-
《海南医学》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核心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适合哪些人群发表论文核心期刊
- 《实用老年医学》编辑部邮箱
- 《医学争鸣》期刊发表
- 齐鲁医学杂志适合哪些人群发表论文
- 《中医药管理杂志》浙江二级医学期刊
- 《中华全科医学》医学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江西医药》省级期刊医药论文发表
- 《中外医疗》国家级医学期刊杂志发表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湖南中医杂志省级医学论文
- 《广东医学》核心期刊医学论文发表
- 档案类核心期刊有哪些呢
- oa期刊的特点是什么
- 怎么看期刊是单核还是双核
- 世界汉语教学是什么级别期刊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 教育学类的核心期刊推荐
- 应用化学期刊是不是ei
- 高分子化学核心期刊合集
- 美国微生物学会有哪些期刊
- oa开放访问是什么意思
- 英文论文对评职称有用吗
- OA期刊评职称被认可吗
- sci预警期刊影响评职称吗
- 外文期刊可以评职称吗
- 论文第二作者能评职称吗
- sci共第一作者可以评高级职称吗
- 政工师中级职称晋升要求
- 评职称专利和软著哪个更有用
- 评职称的论文有时间限制吗
- 一级播音员职称破格申报什么标准
- sci二审会重新查重吗
- 英文论文的标题可以用动词吗
- 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都是英语吗
- 他引率为0意味着什么
- 英文摘要需要斜体吗
- 英文标题的正确书写形式
- sci文章校稿后多久可以刊登
- 论文发表先审核还是先查重
- 盘点SCI论文被拒稿的原因
- 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审核阶段有哪些
- 英文摘要内容包括什么
- 论文致谢重复算抄袭吗
- 英文综述翻译成中文发表算抄袭吗
- 英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 英文期刊一般有多少字数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句型推荐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的到哪些词汇
- 国际英文论文的格式要求
- 英文论文需要查重吗
- sci的审稿人有人数限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