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针刺如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分类:医学校验论文发表 时间:2019-09-28 14:09 关注:(1)

  不寐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通过针刺治疗不寐已经成为一种常用手段。《黄帝内经》指出针刺目的在于调气,而不寐与“气”密切相关。文章介绍通过针刺调理营卫之气以及脏腑气机治疗不寐,并且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关键词:调气;针灸治疗;不寐;营卫;脏腑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补充依据。方法:收治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间歇性导尿,治疗组患者予以针刺配合电针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测定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的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减少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针刺如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关键词:针刺;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膀胱尿道的储尿、排尿功能障碍疾病,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为37%~58%[1]。神经源性膀胱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肾功能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并对出现后续并发症的风险进行早期评估、预防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刺疗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其生存时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针刺的具体方法太多,尚未形成规范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体系,这也限制了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推广。在间歇性导尿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22±8.3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4±7.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拟定:①存在神经病变,并经MRI检查确诊。②下尿路功能障碍,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③膀胱区叩诊呈浊音。④膀胱残余尿量>80mL。⑵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T/T001.1-001.9-94)中有关“癃闭”的诊断依据拟定:①有神经病变损伤病史。②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③膀胱区叩诊呈浊音。⑶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急性期已过,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③膀胱残余尿量>80mL。④按功能分类法属于神经源性膀胱潴留型。⑤18岁≤年龄≤70岁,男女不限。⑥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间歇性导尿,间歇导尿次数依膀胱残余尿量而定,一般每6h导尿1次,<100mL,可以根据情况停止导尿。②治疗组:在对照组间歇性导尿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三阴交(双)、中极、关元。关元穴和中极穴接连电针。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测定、生活质量评分。疗效标准:观察周期: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时点:基线点:病例入选后,在施行治疗前进行各项观察指标评价,并记录。观察点:在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各项指标观察并记录。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拟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能够控制排尿,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排尿比较通畅,能够部分控制,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③无效:无明显改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见表1。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膀胱简易尿流动力学测定比较:两组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测定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膀胱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属于“癃闭”的范畴,是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甚则小便不通的一种难治疾患,属于临床上的难治疾病。目前,关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主要有西医综合康复疗法和中医康复疗法,西医疗法包括间歇性导尿[2]、盆底肌运动训练[3]、功能性电刺激[4]、药物的应用等[5];中医康复疗法包括针刺疗法[6]、电针疗法[7]、灸法[8]、耳穴疗法[9]、推拿疗法等[10]。本课题结合了中国传统医学精髓的针刺疗法以及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指导,采用膀胱残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尿压测定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客观规范地评价其疗效和优势。中医疗法中针刺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方法,电针更容易客观控制刺激量,确保研究结果更确切。唐镜全等通过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2例进行观察,验证了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安全性[11]。刘波对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12]采用针刺结合间歇导尿治疗,有利于恢复其膀胱功能,解除尿潴留症状。应松铁认为穴位电针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能缩短尿潴留时间,减少感染[13]。陈黛琪等通过临床观察得出结论,膀胱电针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14]。童钟等通过观察患者膀胱初感觉容量、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肾功能得出结论,电针对穴可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15]。宋坚也认为,电针结合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16],减少因尿潴留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很多临床研究均表明,针刺可缩短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时间,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残余尿量,但具体的针刺穴位及针刺方法并不同。本研究选择的穴位为关元、中极、足三里。其中关元穴为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关元穴接近于膀胱的解剖位置,刺激该穴可影响膀胱壁组织,促进膀胱的逼尿肌收缩进而排尿,针刺关元穴能起到固本培元,补益肾气,通利小便的作用。中极穴为膀胱募穴,系膀胱经气汇聚之处,募治腑病,现代研究发现中极穴下神经来源于腹下神T12~L1节段,有支配膀胱逼尿肌的功能,故针刺中极可以调节逼尿肌[17]。电针刺激关元、中极可以反射性调节大脑及脊髓相应的神经细胞功能,提高膀胱运动和尿道括约舒缩功能;也可使腹部传导信号进入相同或相近的脊髓节段,不同程度地影响膀胱的骶髓排尿中枢[18]。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汇穴,穴位浅层分布L4神经节段的隐神经,深层分布L5、S1神经节段的神经纤维;也可使信号进入相近的脊髓节段,从而调控膀胱排尿功能。本试验运用针刺结合间歇性导尿疗法对比常规间歇性导尿法,得出针刺在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方面有效,在膀胱内压方面无明显变化。此法具有取穴简单和易于掌握等特点,但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方案的确立提供客观依据,更合理地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禹 张为民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