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与循证护理应用

分类:医学校验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26 10:47 关注:(1)

  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4例作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52),将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2),就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转运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χ2=5.283,P=0.022);②研究组患者的转运时间与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0.660、22.843,P=0.000、0.000)。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可借鉴。

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与循证护理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成功率;抢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伴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要求及时安排有效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合理、优质的护理方法是改善治疗结局的重中之重[1]。近期,我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了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循证护理模式,将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以保证护理方法的计划性、时间性、科学性,结果证实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方面有一定可行性,现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标准:①经病史查询、心脏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等综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②患者病历档案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②中途转院。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均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男40例、女12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为(59.63±3.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是2~9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是(5.35±0.32)h。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男41例、女11例。年龄为41~74岁,平均年龄(59.89±3.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是2~10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是(5.86±0.28)h。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年龄、性别分布等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参考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程序和标准,告知饮食禁忌、活动方法、定时监护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以及随机情绪疏导等,护理操作无计划性、科学性。研究组:在以上述护理内容为基础,制定急诊护理路径方案,并遵循“循证护理”理念,进行如下护理干预。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责任人,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改进护理模式,进行合理排班,总结每个班次工作事宜,定期考核。同时,经讨论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难点和重点,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小组成员临床经验,确定护理问题,如急救效率、溶栓时间等。

  1.2.2查询依据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资料,找出解决问题方法、证据,使用已知的理论知识分析文献资料可靠性和真实性,最终制定护理方案。同时,制定急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纵轴,护理措施为横轴,每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后打“√”,定期反馈护理执行情况。

  1.2.3护理实施①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以最快速度安排临床检查和治疗。首先,在入院后,简单观察、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病情,再有护士告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其次,在抢救前,在2min内完成给氧操作,氧流量为3~5L/min,检查患者血压、血氧指标变化。5min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送检患者血液标本,检查各项指标水平,尤其是心电图变化。再者,应用心梗一包药,实现镇痛目标。最后,在抢救过程中应安排安全人员、手术室工作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进展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工作。②心理护理。在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予以鼓励和人文关怀,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过大,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③环境护理。抢救时注意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提供环境良好、安静的病房,调节室内温湿度;同时,告知家属尽量减少探病次数、缩短时间,保证患者睡眠充足,为其营造良好家庭氛围,避免噪音污染。④用药护理。给药时应严格遵照医嘱,与患者协商。溶栓、抗凝药物为常用药,应将给药方法、药理机制等告知患者与家属,介绍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知识。

  1.3观察指标

  ①抢救成功率: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其中抢救成功标准为:解除了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体征或者严重致残的危险,病情平稳超过24h及以上;抢救失败标准:患者死亡或者依然在ICU监护室观察、生命危险未能解除。抢救成功率=成功者/总人数×100%。②转运时间与抢救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转运时间(入院时至转入治疗室时间)、抢救时间(开始抢救至脱离生命危险、进入观察期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定量资料如转运时间等表示以(_x±s)行t检验,定性资料如抢救成功率表示以(%)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转运时间和抢救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转运时间与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但决定患者预后的因素除治疗方案外,还要护理方法,优质、高效的护理方案是可谓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但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护理方法显然无法满足急性心肌梗死急救需求[2~4]。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护理模式转变,单一生物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模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新兴护理模式不断涌现,比如急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5~6]。本研究所用的急诊护理路径的特色在于护理更具计划性、时间性,可避免护理过程中“忙中出错”,弥补常规护理“片面性”、“随机性”漏洞,确保护理方案按计划实施[7]。循证护理特色在于护理方法均有科学依据支持,克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和经验主义等缺陷[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抢救时间要求较高,且护理项目繁杂,同时还需要照顾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笔者将急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进行有机结合,保证医护人员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逐步完成抢救护理操作,同时保障护理措施的科学性,从而达到安抚患者心理、科学用药、提供良好环境等护理目标,最终提高急救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结果2.1与2.2直观体现了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方法的可行性。综上所述,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治疗期间辅助以急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方法,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3637-3638.

  [2]白丽云.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109,112.

  [3]王慧.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及复发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19,16(11):173-174.

  [4]马乐,王华,郗春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35):187-188.

  [5]张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258-259.

  [6]陈明花.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09-111,155.

  [7]何艳梅,蔡炜恩,李彩虹,等.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3):72-74.

  [8]刘红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5):153.

  作者:王元丽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