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分类:医学校验论文发表 时间:2021-04-09 10:24 关注:(1)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成基础组与实验组,各41例。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实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ST-T段异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患者ST-T段异常、一度传导阻滞、二度1型传导阻滞以及二度2型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可提升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因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而出现的血压异常升高疾病。高血压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处于不断发展状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且起病隐匿,疾病发展缓慢,疾病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程逐渐发展,可出现心脏、肾脏、脑以及眼底功能改变[1]。因此,临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原则为尽可能降低心血管的死亡以及病残风险性。在心脏方面,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变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诊断,是实施有效治疗的基础。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主要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该种检测方式虽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心脏功能异常情况,但仅能代表一段时间内表现,尤其是对于一过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极易出现漏诊,进而不利于其疾病治疗[3]。为提升临床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检测水平,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24h持续动态心电图检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成基础组与实验组,各41例。基础组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39±5.11)岁;平均病程(6.22±1.39)年。实验组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92±5.64)岁;平均病程(6.39±1.4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①患者在未应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3次收缩压水平≥140mmHg和/或舒张压水平≥90mmHg;②判断患者致病因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③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情况,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4];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均未使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经临床诊断不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者[5];患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不配合研究者。1.2方法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使用12导联心电图仪(日本光电,ECG-1350P),指导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医嘱患者身心放松,确保机体处于放松状态,经患者胸骨左右两侧开始粘贴电极片,电极片需与皮肤密切贴合。调整心电图走纸速度,设定为每秒钟25mm,观察并分析患者P波、QRS波及ST-T段形态,在心电图检测时需确保基线平稳,避免其受到外界干扰。实验组患者采用24h持续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深圳博英24h动态心电图仪(型号9800及9900),医嘱患者身心放松,利用可携带记录盒对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嘱患者在检测时不可洗澡,同时,避免大量出汗。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可坐立或平躺,在粘贴电极的皮肤部位使用酒精棉片摩擦,清洁皮肤表面污垢,从而降低阻力,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在检测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大幅度运动,同时,需避免其他电子设备对其产生干扰。需注意合理处理、分析和矫正心电信号。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其中心律失常包含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诊断标准[6]:①在排除导联接触不良、药物以及体位等因素影响后,将等电位线基线作为判断标准,患者心电图ST段从J点开始后在80mm位置沿平行方向、斜下方向下移动超过0.1mV,并维持1min以上;②在出现下移情况后再次发生下移,且距离大于0.1mV,时间维持1min以上;③间隔时间超过1min。心律失常主要依据患者心跳节律、心率、起止情况、临床症状等结果进行全面判断。比较两组患者ST-T段异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情况,其中房室传导阻滞主要分成一度传导阻滞、二度Ⅰ型传导阻滞以及二度Ⅱ型传导阻滞。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c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降低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乏力、耳鸣等一般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靶器官损害表现,其中高血压疾病的心脏损害表现与血压水平不断升高密切相关。患者机体血压水平不断升高,会加重左心室后负荷,使心肌肥厚,进而出现心腔增大以及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在高血压疾病早期,左心室一般无肥厚情况存在,并且收缩功能正常,但是伴随病程逐渐增加,可逐渐发展为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在该时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在心脏病变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病情不断加重,发生心功能不全表现,例如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心悸等[7]。若在此时期,患者血压仍未能有效控制,可逐渐转变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以及肺水肿表现,当心力衰竭频繁发作后,左心室可出现离心性肥厚,使得心脏增大,左心室功能严重损伤,最终还可出现全心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8]。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心脏功能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延缓心脏功能衰退进程,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检测主要采取实验室检查以及一般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心电图检查属于常规检查项目,传统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可反映一段时间内心脏电活动情况,但是对于短暂性心肌缺血发作诊断效果不佳。因此,临床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持续心电监测作为研究重点。在曹迎笑等[9]研究中,分别对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查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8.10%、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49.60%、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6.60%。因此,认为实施24h持续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提升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患者ST-T段异常、一度传导阻滞、二度1Ⅰ型传导阻滞以及二度2Ⅱ型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心电图检查主要是利用心电描记器经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改变的图形,心电图是表示心脏兴奋的产生、传递和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10]。常规心电图通常包含V1至V6的6个胸导联以及6个肢体导联,对于大部分心律失常情况均能有效反应,从而发挥检查效果。但其在原发性高血压检查中,由于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因此,极易出现漏诊情况,对检查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11]。动态心电图可持续24h对患者心电活动进行监测,尤其是对于一过性心律失常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对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能实施定量以及定性分析,从而有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数据,进而避免猝死等风险事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不足[12]。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燕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