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肱三头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及病因探讨

分类: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3-11-13 14:28 关注:(1)

  摘 要:[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肱三头肌挛缩症病例行挛缩组织切除松解治疗,并对挛缩组织进行形态学、病理学分析。[结果]手术切除挛缩带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病理检查见:挛缩带外观类似肌腱,组织结构为平行排列成熟的胶原纤维,周围肌肉玻璃样变性。[结论]肱三头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肩上举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手术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肱三头肌; 挛缩症; 手术松解; 病因

  肱三头肌挛缩症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院自2002年5月~2005年5月收治3例肱三头肌挛缩症病人,经手术松解治疗,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2例;年龄:4岁1例,7岁1例,13岁1例(女)。临床表现为患侧肩关节上举困难,不能完成举肩动作,如摸高、投掷、抱头等。强迫举肩时肩胛骨被牵拉,以肩锁关节为中心,下部向前外旋转。患肩X线片未发现异常征象。术前全面系统的检查未发现其它畸形及功能障碍。

  病例1,女,13岁,学生,因左侧不能完成举肩动作7 a来就诊,否认左肩部有外伤、骨折脱位病史,局部无红肿热痛史。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在学校常因不能完成需肩上举的一些体育动作而被同学讥笑,除存在因肢体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入院时查体,中立位时患肩外形正常(图1)。肩关节上举受限,最大上举90°。强行上举时肩胛骨下部向前外旋转(图2、3)。在肱三头肌内可触到紧张的条索状物,轻压痛。肘部功能正常。患侧肩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征象。

  典型病例2,男,4岁。入院2 a前患儿母亲在给患儿穿上衣时,无意中发现患儿右肩上举困难,无局部疼痛主诉,未引起重视,症状逐年加重,出现触摸达头顶物品困难始来就诊。否认肩部外伤、骨折、脱位史,有三角肌肌肉注射史,但未出现过注射区域红肿史。查体发现:患儿右肩上举受限,最大角度为100°,同时肩胛骨下部向前外旋转。在肱三头肌内也可触到紧张的索带状物。肩部X线片无异常征象。

  病例3,男,7岁,小学生,2个月前新生入学在做操时,患儿班主任老师发现其右肩上举不到位,体姿异常,始认为是患儿调皮不得动作要领,给予批评纠正,在纠正过程中发现不是患儿主观因素,而是肢体疾患造成,而后告知家长来诊。病史、体征和X线表现同上述病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侧在上,侧卧位,为使切口隐蔽,切口选在腋窝后壁,长4~6 cm,切开皮肤、皮下后,稍作分离就很容易在肱三头肌内发现一起自关节盂下结节的纤维束带,束带白色有光泽,类似肌腱形态,和周围肌肉稍有粘连(图4),极易分离,在分离上部时要小心,谨防损伤自四边孔穿出的腋神经和旋股后动脉。分离切除6~8 cm长的纤维束带,使肩极度外展,进一步检查彻底松解挛缩组织。松解后肩上举受限得到明显改善。术中切除病理组织送活检,结果:送检组织呈条束状,白色有光泽,类似肌腱形态,组织切片检查,束带由平行排列成熟的胶原纤维构成,周围肌肉玻璃样变性(图5)。

  13 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位,抗生素应用3 d,术后48 h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在进行肩关节上举时要固定肩胛骨,以防外旋,确保锻炼效果。

  2 结 果

  2例年龄较小的病例术后经过3个月的功能训练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举肩达170°,随访2 a无复发。1例13岁女性患者术后半年,左肩功能基本完全恢复,举肩达165°,效果良好。

  3 讨 论

  引起肌肉挛缩的常见原因有:(1)肌肉的缺血性坏死,如骨科常见的Volkmann肌挛缩,其成因是肌肉组织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继之坏死的肌肉被瘢痕组织代替。(2)注射药物性损伤,如常见的臀肌筋膜挛缩症,因注射药物浓度过高,刺激性过大而使肌肉、筋膜产生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诱发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最终瘢痕形成,造成肌肉挛缩。(3)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肌挛缩,如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后遗症,高位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受累肌肉多为屈肌群,由于肌肉失去了正常的神经支配和神经营养,肌肉长期处于痉挛收缩状态,使肌肉发生缺血缺氧,乳酸积聚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使肌膜、筋膜增厚,顺应性变化,形成肌肉挛缩。(4)损伤因素,由于外力作用使肌肉组织本身遭受损伤,发生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少数发生骨化性肌炎而形成肌肉挛缩。(5)病因不明的肌挛缩,如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肱桡肌挛缩症,三角肌挛缩症等。此类疾病同病种都有相同的临床征候群,相同的病理基础,有关资料表明有遗传因素〔1、2〕。

  肱三头肌挛缩症属于原因不明的肌肉挛缩。无法针对病因治疗。该病起病隐匿,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是因为挛缩的肌肉不能适应肢体生长缘故。保守治疗无效,年龄越小,手术松解效果越好。

  总之,肱三头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病理基础是肱三头肌肉出现异常纤维束带,本病不能自限,保守治疗无效,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贞建,彭方敏,张启文.三角肌挛缩症的病因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3):204.

  〔2〕 彭方敏,邓贞建.三角肌挛缩症术后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1:1636.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