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江苏一级播音员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第三作者可以写几个人|| 广东建筑类高级职称要求有哪些||

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期刊目录网信息安全论文发表2020-04-25 09:36关注(1)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能一定程度反映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广元地区为例,开展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研究,对了解我国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有借鉴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取得了价值认同感高、能有效支持课堂教学和教师建设资源参与度增强等成果,还存在资源种类陈旧、优质信息化资源难共享和信息化资源使用模式落后等问题,可以从用新教学理念构建新教学模式、整合优势共建共享和打造地域特色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

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7〕2号),标志着小学科学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能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弥补现实教学的不足,促进小学生科学学习[1]。可见,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科学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育竞争力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汪茹(2019)对我国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维度分析后发现,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的优质教学资源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省域分布不均,其中四川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教育竞争力不足[2]。韦妙(2016)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中指出,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力量相对薄弱,信息化课程资源存在失效的问题[3]。还有研究显示,某些小学科学的课程资源正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见,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元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地区,是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农村地域幅员辽阔,以广元为例开展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研究,能反映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概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中国知网,以“广元”“信息化教学资源”或“小学科学”为主题词搜索,均无相关期刊文章和硕博论文。故研究广元地区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情况,能帮助了解我国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概况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界定

  本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界定为: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学与教开发设计,用于教师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习、支持教师授课的信息化软件资源。主要包含文本、音频、视频、课件、虚拟实验等表现形式的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是单体运行和成套件搭载于平台运行。

  二、广元地区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了广元市人民政府网发布的《广元市小学学校基本信息》[4]作为抽样依据。该表显示,广元市共计341所小学,其中利州区55所,占16.1%;昭化区31所,占9.1%;朝天区30所,占8.8%;苍溪县72所,占21.1%;剑阁县71所,占20.8%;青川县38所,占11.2%;旺苍县44所,占12.9%。研究样本采取分层抽样,共抽取56所学校,利用问卷星将问卷《广元地区小学科学信息化资源情况调查》链接发给学校校长,委托校长请学校负责科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填写。同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情况以及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看法,笔者在样本中随机抽取10所学校的科学教师访谈。

  (二)调查情况

  1.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1)价值认同感高。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各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各产业信息化转型已是国家战略。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掀起课堂教学革命也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陶行知先生在嘉兴利用幻灯机进行《千字文》授课[5],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代表人物引领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促进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不断深化学校教学实践变革。所以,将数字资源、信息化素材和网络教育平台等用以教育教学,已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能,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62.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其教学很有帮助,37.5%的教师认为有一定帮助,没有教师认为“不好说”“帮助不大”和“没有帮助”。因此,教师认同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2)能有效支持课堂教学。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至此,中小学网络接入、多媒体教室配备、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进,助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逐步向信息化、智慧化转变,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共享不断深入,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愈发普遍。对“您平时备课、教学会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吗”这一问题,有28.57%的教师回答“总是”,55.36%回答“经常”,16.07%回答“有时”,没有教师师回答“偶尔”和“从不”。表明使用信息化资源支持教学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形式,教师普遍会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资源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用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3)资源建设参与度增强。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是一项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协作互助的系统工程。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我国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经历了由早期教学系统设计人员(高校专家)与技术人员为主的单向开发,向一线教师提需求、会同专家共同设计开发、依据实际教学效果反馈、最后再完善的转变。一线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一线教师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也逐渐增多。许多教师表示,自己会根据教学实际修改已有课件或重新制作来满足自己的教学需求。关于“您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情况”调查显示,亲自参与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占57.15%,对获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再次修改后用于教学的教师占35.71%,直接使用原来信息化教学资源授课的占7.14%。调查表明,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持的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常态,教师有较强意愿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而且也有能力对资源进行改进,教师能更加自主地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2.小学科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小学科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足。(1)资源种类陈旧。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方式越加多样化,其功能性、互动性逐渐增强,资源种类更加丰富。目前,常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已开始从文本、录音、录像、VCD教学光盘、CAI课件、网络课程、模拟测试、直播课堂等单一零散元件向成套件、虚拟化和平台化等形式转变,针对教学内容开发的资源更强调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和管理自动化。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教学系统逐渐进入课堂教学。而本次调查,大多数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资源主要为基于章节内容设计的单个PPT课件,很少使用成套的课件或学习平台,热门的虚拟现实课本、学习评估系统等几乎未进入课堂教学。关于教师常用信息化资源类型的调查也显示,46.43%的教师使用集成了音频、视频和图片等PPT课件教学,51.79%的教师使用自己整理后的PPT课件授课,仅有1.78%的教师使用其他形式的课件(如Flash、AR或VR)。可见,教师常用信息化资源以PPT课件为主,较为新颖的虚拟现实资源、在线交互资源等在教学中未普遍使用。(2)优质信息化资源难共享。《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网络校校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调查发现,广元地区几乎所有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学校网络畅通,硬件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但软件(优质信息化教学)共享共建明显无法适应教学需求。从“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看,62.5%教师选择自己在网上下载的资源,10.71%教师选择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专门资源,16.07%选择自己制作的资源,5.36%选择学校提供的专门资源,5.36%选择由其他学校、朋友圈、QQ群等分享的资源,没有教师选择与其他同行或校外技术人员共建。可见,教师一般不自主制作信息化资源,多使用现成资源,获取途径主要为网上下载,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未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关于“你对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总体评价”,71.43%选择“不好说”,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分别是10.71%、5.36%、10.71%和1.79%。综合看来,教师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质量不太满意,现有机制下教师能参与共建共享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渠道较少,信息化软环境建设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3)信息化教学使用模式落后。教学信息化,不是计算机技术狂热者和教育教学改革派创造的“新概念”,它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调查表明,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多数教师存在误区。教师教学设计时,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当了替换原有传统资源的角色,没有发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定制化学习需求的作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没有真正体现,教师仅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载体由单纯的纸质书本电子化,信息化资源的多元性、泛在性和分析性没有体现;课后练习时,信息化资源以电子化的试卷为主,真正能根据学习情况精准推送的信息化资源尚不成熟。微课、慕课、个人定制课和云课堂等新教学模式还未广泛在小学使用。可见,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要实现利用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问卷也显示,68.21%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很好辅助课堂教学,20.36%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11.43%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很好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多数教师未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途经。

  三、对策与建议

  (一)用新教学理念构建新教学模式

  刘延东指出,“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手段和装备现代化,它涉及教育理念和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等多个方面”[6]。其中,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先决条件。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师都需意识到信息技术是重构教育教学系统和教育教学流程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层面,不可“换汤不换药”、用旧理念驾驭新资源,否则会阻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落实到课堂教学,教师作为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关键人物”,需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形式丰富、共享容易、交互便捷、可再生长和易于扩展等特性,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搭建注重过程与结果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教学与学习统一的平等对话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尝试新理念支持下的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情景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模式,从课堂革命的角度使用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二)整合优势,共建共享

  信息化资源环境是信息的生产者(政府、学校、组织等)、消费者(教师、学生等)和分解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评价监督者等)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特殊生态系统,三者各有特点,各具优势。在此生态系统中,持续健康发展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有机体,应及时分享经验,使教育教学信息化政策、理念、态度、反馈等“能量”流动起来,才能让三者优势互补、和谐发展,进而反哺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发展。实践也证明,不论是政府主导的资源库建设共享模式,还是基于第三方运营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抑或是教师个人基于“泛在”理念打造的学习平台模式等都存在先天不足。只有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学校、教师等多方力量,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才能实现教育教学革命。

  (三)打造地域特色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资源日益增多,其实用性、可用性和易用性成为了判断资源质量的关键因素。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教育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是任何信息化资源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哪里都实用。所以,着眼本区域,构建利益共同体,发挥本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积极作用,为区域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直接动力,建设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本地化、特色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方能发挥协同效应,使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区域教育水平持续提高。目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经,广大教育落后地区更应该抓住机会,通过教育信息化迎头赶上,为实现教育公平开拓道路。

  作者:昝彪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论文:

信息时代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
信息化平台在医院科研管理中应
信息化教学提升内科护理课堂教
信息化下环境监测全程质溯源系
信息化技术在垦利区水利建设中

上一篇:机关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电子信息化
下一篇: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管理的应用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