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0-11-04 09:28 关注:(1)

  文章从制约邮政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瓶颈出发,通过对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下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使邮政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符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专业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2.0新形势下,本文从制约邮政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瓶颈出发,通过对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下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从专业内涵建设上促进学校乃至整个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

  1我省高职院邮政类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需求

  1.1我省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教学发展现状

  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高职邮政类专业主要包括快递运营管理、邮政通信管理等专业。[1]随着邮政行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邮政类专业如何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要“高度”还是要“面积”,教学如何改革,怎样体现专业性、针对性,这些问题对邮政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在校企合作模式新形势下,我省大多数职业院校邮政类专业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与定位不明确。2015年,教育部在新版高职专业目录中,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快递方向从中独立出来,新设立“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同时将“邮政通信”更名为“邮政通信管理”[1]。当前,全国设置了邮政通信管理专业的院校仅有3所,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快递方向或是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有35所。就我省的高职院校而言,设置邮政类专业多以物流管理专业快递方向的居多。由于邮政类专业所具有的行业属性,在邮政专业设置与定位过程中,我省部分职业院校不能有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不能合理界定物流管理与邮政快递的界限,在物流管理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上,专业定性不准,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偏向于物流管理的人才的培养。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带动邮政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邮政行业相比,高职院校的邮政类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存在教育体系不健全、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部分邮政类专业标准建设尚在起草阶段,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不足,教学模式与内容缺乏实战性、市场人才需求供给不足、人才素养不高等问题。三是课堂教学方法不适应专业教学需求。由于在邮政类专业教学评价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的评价标准不一样,邮政快递等企业更注重学生工作态度、动手能力等,而学校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因此,在邮政类专业课程设计上对专业理论概念设计的多,对实践案例等涉及的少,这些造成了许多教师对邮政类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复制本科教学模式致使特色不强。

  1.2邮政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从社会对邮政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来看,邮政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人员素质较低,社会流动性较大,严重阻碍的邮政快递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邮政的快速发展,使得邮政行业进入了转段升级战略机遇期。邮政行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受到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运输等技术手段的影响,邮政行业对人才需求,急需要具备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运营规律、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等信息技术,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的人才。

  2高职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在新形势下,加强邮政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机制是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研究和规划。(1)明确职业定位,合理设置专业。在邮政类专业的职业定位中,职业院校要根据专业要求,实施“首岗位定位、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规格战略。即首岗适应: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多岗迁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可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功能,要求邮政类专业的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区域内邮政行业的产业发展(需方)是否需要;二是行业内市场供方是否能够提供;三是区域内的其他学校是否可以满足;四是自身的办学环境和条件是否可能。(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共同体。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在加强邮政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方面:一是建立邮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长效机制。邀请国有邮政企业高管、高校专家、行业精英、优秀毕业生,组建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在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审定课程教材,制定课程标准,提供邮政行业发展动态等信息,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根据邮政行业的态势变化,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探索实践学校的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建校企共同体。推进邮政类专业校企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邮政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办学优势,在高职院校的“双选会”、邮政企业员工到学校参观学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与邮政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邮政类专业教学的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按照课程内容建设实训基地,改革教学课堂模式,提高社会化的服务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课程改革方面,我省职业院校邮政类专业可从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固化四个方面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一是树立课程是学校提供的产品,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的理念。二是邮政类专业课程体系要联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邮政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从而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能力定位,合理配置课程。三是联合邮政企业,加强邮政类专业校本课程建设,优化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活页等课程资源,建立精品特色校本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避免邮政专业课程标准脱离邮政行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教学设计脱离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脱离了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构建“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构建邮政类专业模块化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邮政组织管理》《邮政运营管理实务》等核心课程,根据课程标准,采取“业务+流程”的模块化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身示范,关注教学过程,重视工作任务设计,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安排,注重案例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注重学习实践过程性的评价。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充分利用政府经费投入、企业投资、社会捐赠、校企共建等方式,在校内以邮政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邮政企业运营营业、内部处理、生产投递等作业环节,建设与生产作业环节相一致的模拟仿真系统和手工操作实训环境,重视邮政职业氛围的建设,注重标识、生产任务、工作制度等邮政行业元素的体现。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利用邮政专业实训基地,开展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重点做好邮政专业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在邮政科研技术服务的建设中,努力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科研平台,针对邮政专业人才培养,与邮政企业共同开展科研研究,科研课题的结题形式要接地气,确保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落地可实施,有利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有利于邮政企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教育信息化2.0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立足于我省高职邮政类专业教学现状,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校企合作的瓶颈出发,通过对邮政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下的邮政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我省邮政行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汪友.高职邮政类专业“四位一体”产教融合路径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19(04):93-96.

  [2]张瑞凤,宋晓明,周晓燕,李颖.校企深度融合下邮政通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8):14-17.

  [3]王莉,刘晓平.新工科背景下邮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254-256.

  作者:熊政力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