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04-01 10:48 关注:(1)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出发,探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各个环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融合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培养的主要目标,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而健全发展的学生个体。作为健康发展的基础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利用多种路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高中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要工作。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值得尝试的路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天然联系和内在互通。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形成良好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就是个体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由于每个个体对于自我的认知都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其中包含着正确与错误两种情况,健康的心灵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中生完善正确的自我认知。无需讳言,目前部分高中生对于自我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非常清楚,对于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特长优势都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隔阂或者误差导致部分高中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甚至障碍。解决好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高中生逐步全面准确的分析自我,帮助其了解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性格特征和能力,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塑造正确三观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促进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三观体系。部分高中生对于现实生活存在着种种不满,内心中有多种“抱怨”、“嫉妒”、“愤怒”、“自卑”、“失望”、“厌倦”等多种负面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而其三观正确积极与否是具有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高中生逐步认识到社会生活的艰辛不易和酸甜苦辣,帮助他们认识到积极奋斗的价值和自强不息的可贵,使其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达成设计合理人生目标的价值和意义。

  (三)培养积极的社会性

  培养积极的社会性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将来都是社会的建设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他们具有积极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并表现出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包括诸如“责任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守社会道德”、“尊重文化习俗”、“认同家庭价值”等积极的社会性内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和支持高中生逐步认识到这些积极内涵的价值和意义,并积极践行自己的信念。

  (四)优化学习方式方法

  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形成的一种共识,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坚持学习,不断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工具,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加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高中生更需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引导高中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形成积极的认知并付诸实际行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让高中生发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形成也非一蹦而就。进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同时‘h得改变自己学习方式方法的重要性,改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效果。比如,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否有效,自己采用的解题工具或者方法是否正确等等,都是较为重要的学习要素。教师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时,可以引导高中生通过这些问题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反思的能力,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调整生活习惯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习惯之问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其内涵则是自我管理与自我负责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引导高中生逐步调整生活方式,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高中生想要胜任未来的职业和岗位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责任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能够进行理性的判断,并理解接受社会环境的相关规则和意识,以此作为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包括生活方式的参考标准。部分高中生目前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并不科学,也不合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建立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卜”等相关论述实际上都是对个体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在思想和行为层面的引导和规劝,鼓励支持高中生认可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坚定的自我约束意识。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优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需要从多个环节有序实施。概括而言,可以从如卜几个方面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调整与完善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需要从教育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融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丰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后续的内容框架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模块的课时总数和希望达成的具体目标。根据前面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多维度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也应当将这些内容融合其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的人生理想规划。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生涯彩虹图、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等心理学原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为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活动,推动他们认识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及可施行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细化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丰富完善相关教育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围绕三个问题详细科学的进行设计,问题分别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胜任的工作”、“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高中生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与极易转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又富有理想和热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将学生的热情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并支持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人生规划、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帮助高中生真正明确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其未来求学和就业的实际问题。真正喜欢的职业和岗位与单纯的兴趣爱好之问有着迥然的差异,这一点必须要通过学习与体验课程让学生有明确而直接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而准确的判断,确定好自己是否以兴趣爱好为主导进行未来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将自己胜任的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呈现给高中生。每一个高中生都有自己胜任的岗位和职业,但是这个岗位或职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是否会从中获得乐趣与满足,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将现实明确直接呈现给每一位学生。最后,还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完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这个最终问题。综合前面所述的条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活动需要高中生建立一个相对最为适宜的工作岗位或职业,并以此为前提,鼓励和支持其进行有意识的努力锻炼和学习,从而有的放矢的达到目标。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变革

  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之后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教学活动则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教师和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包括“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首先,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是非常好的研究对象和学习载体,教师可以将正面和反面的经典案例、优秀校友、家长的贴近生活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引导他们对案例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出的合理或不合理条件与要素,然后提出自己在其中获得的经验和认知有哪些,这种推人及己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帮助高中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兴趣爱好与职业定位,预定目标与实践努力等多个矛盾之问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反思,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通过项目驱动和社会实践的方式也可以推动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涵盖广泛,可以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教师和相关人员,包括家长等可利用节假日等空余时问,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笔者学校开展的基于项目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等项目。而社会实践开展的方式可以更为多样化,比如,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岗位,家长及教师则可以在条件具备的前提卜,鼓励支持高中生去体验具体的实际工作情况,加深自己对于未来感兴趣职业的认识,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积极的影响,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教学评价的重构与升级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转变。概括来讲,可以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角度进行探索。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来增加教学考核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关键是如何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取得实效。这一点则需要一种可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考量。通过外在显性的方式对教学工作量进行考核是一种应对坚持的考核方式。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需要接受规定数量课时的教育活动,不能再打折扣。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参加活动的类型,社会实践的工作量以及参与的其他具有关联性活动的数量和时问等,进行具有操作性的细化考量。其次,通过定性分析来进行科学考核。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还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定性考核,这一点更需要建立在客观、科学、详尽、个性化等原则基础之上进行。把学生作为考核主体,根据参与度、能力、态度、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相应的评语鉴定。考核活动应当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考核团队来进行,保证客观、公正、科学。

  结束语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和方法,需要教师和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积极尝试,逐步改善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徐鹏.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口].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川)):117.

  作者:郑艳春 来源于《高考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