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分析与比较研究

分类:人力资源论文发表 时间:2015-06-27 15:19 关注:(1)

  这篇山东职称发表了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分析与比较研究,高新区一般是一个地区的领头区域,对整个地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山东高新区的发展方式和战略任务有着指导意义,论文对山东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进行了评价,通过验证,高新区研发投入的驱动效应在逐步增强。

  摘要: 围绕当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机制,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等影响高新区发展的机制角度,对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创新驱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职称论文,高新区,创新驱动,山东省

  1 引言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山东省共有九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够充分发挥出它们在转型升级时期的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山东省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机制的角度,分析影响高新区创新驱动的要素,对山东省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建设创新型省份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国家级高新区的评价主要是由我国科技部相关部门开展。自高新区设立以来,科技部以先后于1993、1999、2003和2006年四次制定或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反映高新区的创新能力情况,2013年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又重新设计了“国家高新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发布了《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2013》。

  本研究首先运用经济计量法来较为精确地探讨高新区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然后借鉴指标权重法中已有指标体系的研究结论,通过比较分析,探明影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以上研究分析地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山东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评价

  2.1 基本情况分析

  创新驱动可以理解为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内生性增长。

  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有九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见图1),根据国家火炬中心的统计,2013年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746.5亿元,占全省GDP的23.3%,且已有6家进入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千亿俱乐部”。

  图1 山东省九家国家高新区分布图及批准时间

  2.2 实证检验

  以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为因变量(Y),并分别以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为自变量(X),计算其定量关系。由于2008年山东省仅有5家国家高新区,即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因此仅将这五家高新区作为分析样本。由于北京中关村受历史及区位原因的影响,其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高新区,代表性并不强,因此也不在本部分选取的样本之内。

  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科技活动人员等四个因变量对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其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影响。

  (1)科技活动人员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建立模型及参数均通过检验,科技活动人员与工业总产值存在计量关系,且2008年和2012年均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2008、2012年的具体公式分别为Y=80610X0.715和Y=133700X0.703)。从系数分析,虽然2012年略有下降,两年的系数均在0.7以上1以下,说明科技活动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驱动存在效益递减的情况。

  (2)科技活动经费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科技活动经费与工业总产值且2008年和2012年存在计量关系且为较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从系数分析,虽然2012年略有下降,两年的系数均在0.6以上1以下,说明科技活动经费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驱动存在效益递减的情况,且效果比科技活动人员略低。

  (3)从业人员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从业人员与工业总产值也存在计量关系,且2008年和2012年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从系数分析,虽然2012年比2008年略有降低,但两年的系数都大于1,说明从业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效益为递增的。

  (4)R&D经费内部支出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R&D经费内部支出与工业总产值2008年和2012年同样均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从系数分析,虽然两年的系数都小于1,且为四个指标中数值最小的,但只有该项指标的系数是提高的。说明R&D经费内部支出对工业总产值的总体贡献效应是递减的,但是其递减效应是趋弱的,也即高新区研发投入的驱动效应在逐步增强,这也符合国家建设高新区的基本定位。

  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表1)。

  表1 2008和2012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发展驱动能力分析(单位百亿元)

  (实――工业总产值实际值;目――预测值;差――预测差额)

  2008 2012

  高新区 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经费 从业人员 R&D经费内部支出 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经费 从业人员 R&D经费内部支出

  实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实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济南 7.8 8.5 -0.7 8.5 -0.7 8.5 -0.7 8.5 -0.7 19.2 19.5 -0.3 19.5 -0.3 19.5 -0.3 19.5 -0.3

  青岛 7.2 6.7 0.5 6.7 0.5 6.7 0.5 6.7 0.5 14.8 13.9 0.9 13.9 0.9 13.9 0.9 13.9 0.9

  淄博 9.5 6.3 3.3 6.3 3.3 6.3 3.3 6.3 3.3 19.5 13.9 5.6 13.9 5.6 13.9 5.6 13.9 5.6

  潍坊 8.5 7.8 0.7 7.8 0.7 7.8 0.7 7.8 0.7 15.0 14.7 0.4 14.7 0.4 14.7 0.4 14.7 0.4

  威海 6.9 5.6 1.2 5.6 1.2 5.6 1.2 5.6 1.2 10.9 10.4 0.6 10.4 0.6 10.4 0.6 10.4 0.6

  (1)科技活动人员的贡献。除济南高新区外,其他4家高新区实际产值均比目标值高,且济南2012年的差额也比2008年实现了大幅度的收敛,说明科技活动人员的贡献在全国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

  (2)科技活动经费的贡献。2008年仅青岛高新区目标值低于实际值,其他均优于实际值;但2012年中,青岛高新区差额虽然有所减少,但潍坊和威海高新区均出现目标值比实际值高的现象,致使山东省大部分高新区均出现差额为负的情况,表明科技活动经费的贡献并未完全发挥,与全国相比,效果并不理想。

  (3)从业人员的贡献。2008和2012年仅济南高新区目标值低于实际值,其他均优于实际值,说明山东省高新区从业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效益大部分都优于全国水平,表现良好。

  (4)R&D经费内部支出的贡献。R&D经费内部支出对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与全国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2008年及2012年所有高新区实际值都明显低于目标值,且2012年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该问题比较严重,说明山东省高新区R&D经费内部支出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深入探讨。

  2.3 结论

  综上所述,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表现为以下主要特点:

  (1)山东省9家国家高新区不管是在集聚发展形成区域增长极,还是在创新能力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势头,基本实现国家设定高新区的定位要求。

  (2)通过从业人员数量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分析发现,其表现明显优于创新要素的绩效,说明由投资拉动的要素驱动机制仍然是目前高新区发展的有效形式;但通过年度对比发现,该种模式的效应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且山东省高新区在该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创新要素中,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活动经费虽然对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优于R&D经费投入的效应,但是前两个要素都存在效应弱化的趋势,而后者则表现趋强,说明创新性的研发投入作用开始显现。但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山东省高新区在科技活动经费及R&D内部经费支出两个指标上的表现,尤其是在R&D经费内部支出上的表现,明显不如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并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切实的对策建议。

  3 山东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检验结果分析表明,从科技活动人员、从业人员、科研活动经费、R&D研发投入内部支出几个因素看,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尚未进入真正的创新驱动阶段。具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3.1 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研发经费投入是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要素。从以上分析看,山东省研发经费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效应并不太理想。图2展示了山东省、中关村、苏州及全国高新区研发经费投入与科技活动经费占高新区总收入的比重,从中可见,山东省仅济南、青岛、威海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高新区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图2 2012年山东省高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由于有关高新区的研究数据欠缺,对此问题目前试从省级层面解释,可归结为投资结构方面和投资方式两大方面。结构上研发经费过于依赖企业资金,财政投向对企业的研发资助相对不足;而方式上则表现为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发挥不足,科技资源的放大效应也不够,同时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偏弱。另外山东省财政投向企业的R&D活动的经费大部分投向了大型企业,而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未确保山东省大型工业企业研发实力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而对中小微企业产生投入挤占,造成了其较弱的技术创新能力。

  3.2 高端人才比较匮乏

  由图3可知,山东省仅济南、青岛、淄博等传统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市高新区人才结构比较高外,其它都不是很理想,甚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限于数据难以获得,本课题仍然从省级层面来解释山东省与其它省份形成差距的具体原因。

  图3 2012年山东省高新区人才层次

  从山东省层面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制约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依然短缺。目前,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创新链条不长、高端产品比重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结构优化,关键在于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2)研发人员结构不合理亟待关注。一是大部分高层次研发人员流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真正流向企业的数量仍然不足。二是基础研究人员比例过低,制约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

  3.3 山东省全社会创新活力相对不足

  全社会创新活力涉及到一种创新文化或者创新氛围,这是影响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本部分将从全省角度分析制约山东省全省会创新活力的主要因素,并在其中也分析高新区的部分具体情况。

  (1)体制机制仍是主要限制因素。目前科技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已有的涉及到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人才流动管理、成果评价、国有资产处置以及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已与当前的现实发展状况不相适应,致使全社会创新及成果转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在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下,该局面亟需改变。二是适应现代创新特征的政策体系仍不完善。比如缺乏公众参与的创新社会政策以及鼓励协同创新的合作网络计划等。三是相关政策落实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如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科技十六条”在多方面已做出政策突破,但受多方面原因限制,仍有部分条款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2)创新意识仍需提高。专利数量及质量一般代表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创新活力及实力。根据《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的分析,2013年山东省专利综合实力指数排全国第7位,而专利创造指数仅排第16位,属于全国第二梯队。这与山东省全社会创新意识仍然不强有较强的关系。据统计,2012年全省有R&D活动的单位占比仅为9.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也比苏、浙、粤三省分别低15.6、17.3和5.4个百分点,比重仅居全国第23位。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研发能力尚待进一步加强。图4是山东省9家国家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情况与中关村和苏州工业园的对比情况,由图可见,山东省高新区与其它两个高新区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正是山东省整体创新意识不强的主要表现之一。

  图4 2012年山东省高新区与中关村、苏州工业园知识产权情况对比

  4 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深化高新区机构体制改革,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山东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认真学习中关村、武汉、上海张江等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示范区域,科学规划,研究制定适合山东省高新区实际的政策举措,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使山东省尽快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行列。

  论文范文:会计论文发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这篇会计论文发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加强一定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改变了以往会计凭证的形势,但是也容易发生更加隐蔽的犯罪现象,造成更大的危害,论文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