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

分类:建筑工程论文发表 时间:2021-01-04 09:13 关注:(1)

  建筑与具体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于其中所起的作用曾经不言自明:前工 业时代材料直接取之自然,建筑与所处地域有着天然的关联性;而工业革命带来了由机 械生产的钢、混凝土、玻璃等工业材料,由其建造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因材料的抽象 化应用与设计态度上对地域性差异的漠视,与环境多存隔膜;就此流弊,“二战”后的 反思与修正一直持续至今,设计结合环境已逐渐成为当代建筑师的文化共识,具体操作 中对材料表现力的挖掘亦已成为融合建筑与环境的重要手段;

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

  然而,当今发达的消费文 化与大众传媒强化了以视觉主导的思维模式,受此影响,建筑学领域“表皮”热兴起,图 像化拼贴、数字化炫技与单纯视觉性的材料迷恋倾向日趋严重,这种对建筑自身表象的 过度关注,很大程度上再次割裂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有鉴于此,重新树 立环境意识,回归建筑基本问题,在“地域性”视野下审视和发展建筑材料研究,探寻 表皮材料表现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关联途径,以促成建筑顺利地融合环境,将有助于超越 单纯的形式审美,丰富建筑的多重内涵。

  建筑创作中,材料的“地域性表现”,指向于一种通过对材料能够引起身体体验、 心灵感动以及情感与文化共鸣的表现性内容的强化与表达,以回应建筑所处“地域”环 境的设计策略。以此为研究内容,本文突破以往针对材料具体类别的研究视角,通过梳 理回顾中西方传统与现当代建筑中材料应用的演进历史,探究其中“材料表现”的具体 内容与主要手法,并结合对“地域”环境构成要素的剖析,力图以建筑表皮的材料表现 为手段,使建筑适应地域气候,回应地域景观,承载地域文化,由此构建建筑与地域环 境之间的多层次关联。 论文从以下三部分逐次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应于第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时代与学科背景,指出材料之于建筑与文化 的意义,并由此提出本文的核心议题:如何实现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使材料更 好地诠释建筑,使建筑得体地楔入环境?继而综述了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 了本课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拓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内 容、范围、方法与框架,以及主要创新点进行了简要说明。

  II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对应于第二、三章的内容。 第二、三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研究,以工业革命为时间节点,按人类文明进程的发 展顺序,分别对“地域各异的前工业时代”与“全球趋同的机械与信息时代”的“材料 表现”内容进行了详尽梳理与史学分析,并加以概括提炼,为后续论文主体部分的立论 研究,提供言之有据的史论支撑。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对应于第四至第八章的内容。 第四章是论文的理论核心建构,以前文的史论回顾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表皮的两种 典型建造逻辑,阐明了表皮材料表现的技术、艺术与人文层面的详细内容,继而探讨了 表皮材料表现的主要手法,最后依据“地域性”的要素构成,提出表皮材料地域性表现 的三大主要途径:适应地域气候、回应地域景观、关联地域文化,由此开启下文实践指 向的理论应用研究。 第五、六、七章紧承上文,依次从“地域气候”、“地域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角 度展开论述,结合典型案例的深入解读与细致剖析,尝试将前文的理论思考,落实为“表 皮材料地域性表现”的具体创作思路与方法。 第八章是对上述展开部分的综合论述,以“‘整体观’观照下表皮材料的地域性综 合表现”为题,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全面阐释,分别对表皮材料地域性表现的三大途径, 以及材料的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表现加以综合概述,是对上文理论应用部分的进一 步概括总结。 最后为本研究的结论,总结得出论文的主要理论成果,指出本研究尚待完善之处, 并对本课题后续研究作出展望。材料离不开“建造”,侧重于审美与文化范畴的材料“表 现”,同样离不开具体的技术支撑,限于篇幅与学识,笔者此文未就微观层面的材料构 造技术细节,及其与材料表现的关联性展开细致分析,容后续研究再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 表皮材料;地域性表现;气候;景观;文化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中国大拆大建中的文化迷失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当 代中国,正涌现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 城市化浪潮,随之而来的是数量空前的建筑 产出,如何在这一文化载体中,调和强势的 国际文化与悠久的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 如何在拥抱现代文明的同时,回应本土的自 然气候、地理景观与深厚传统,均是当代中 国建筑实践中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这势必 需要对历史的重新转译以及对当下与未来 的洞察深思。 而当前的城市建设现状提供的解答并 不容乐观。各地声势浩大的旧城改造与急功 近利的新城建设中,正在上演着文化的惨烈 消亡与更替,越来越多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 与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及其构筑的空间环 境,被弃之如敝履直至湮灭无存,而取而代 之的有太多的文化价值稀薄的肤浅仿古,或 形态各异的现代奇观在大行其道 的权力盲动与资本喧嚣之下,“我们 600 多 个城市已经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 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 混乱。一方面是拆得很惨,一方面是建得很 糟。光怪陆离、平庸粗鄙的建筑充塞着我们的城市。”[1] 无论是受旅游经济或地产开发利益驱 动的赝品式古城重建,还是那些罔顾文脉生 硬植入的西方设计师的中国建筑试验,均是 众声喧哗里价值混乱的刺目外显。今日中国 的城市与建筑,共同面临着这种身处歧路的 文化危机。 而经济后发的中国,30 年来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进步与成就,同时有着令人称羡的 未曾断裂的古老文明,这些都使我们应该拥 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来应对今天西方主导的 全球文化迅猛冲击所导致的本土文化迷失。 面对现代科技与商业发展带来的均质 力量的侵蚀,与本土建筑地域文化品质普遍 缺失的既成事实,我们迫切需要贯穿古今, 融合人我,审慎并富有创见地化解现代与传 统、地域与国际之间的对立,既强化对传统 文化内核与深层结构的理解,又关注时代与 技术的变革,树立创造本土文化可识别性的 自觉意识,根植传统,培育新枝,以具有地 域特质的当代中国建筑,来丰富世界建筑的 差异性与多样性(图 1-2)。 在文化趋同的全球化时代,这种凸显本 土文化的建筑创作价值取向,或可为当下的 仿古狂热与摩天楼地标崇拜注入一剂疗效 可期的清凉剂,而它也确已被开拓者的先行 实践证明,是破除当代中国大拆大建中文化 迷失的有效手段之一。

  1.1.2 全球化时代地域文化的价值凸显 建筑学固然有其自治领地与学科边界,但其自身的演进无法脱离具体时代的社会变 革,正如上文所述,它也面临着全球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地域性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 它需要在学科价值与社会学角色间寻求平衡,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课题研究展开之 前,作为时代背景,就全球化的发展沿革与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略费笔墨。 “全球化”是正在进行中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其格局的形成与近现代文明的 演进息息相关,二者同受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东方与其它后进地区文明融入其中,最初 均是源于被动,这是不得不承认的史实。然而追本溯源,全球化却触发于地域文化之间 的相互角力与交流。因意识形态差异与长期的经济冲突,中世纪晚期基督教世界对伊斯 兰国家的累次十字军东征,使西欧骑士接触伊斯兰文明的同时,也重新发现了西方已中 断、东方在保藏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这种宗教教条之外的精神冲击与知识滋养,直 接引发了倡导人文主义观念的文艺复兴,由此而来的知识普及,使以个人解读《圣经》 为基本学说的宗教改革也于其间发轫;而也正是为了打破伊斯兰国家对欧亚商路的垄 断,促进了西欧的航海冒险,哥伦布、达伽马等人开辟大洋航道,发现美洲大陆、绕过 南非海路连接东亚西欧,攫取美洲金银投入欧亚贸易,经济上的全球性网络渐次成形。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开启大洋航道,是高举自由、平等、博爱旗号,推动社会进 步与理性发展的启蒙运动的重要背景,而启蒙运动正是世所公认的近代文明起源。在借 远洋贸易而迅速崛起的葡萄牙与西班牙之后,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新风吹拂下的荷、英、 法、美、德等近代民族国家,籍由民权参与或体制改革与国家建设,相继兴起。历经科 学革命与工业革命,西方终于由中古时期的衰敝,转向 19 世纪市场经济的迸发与工业 文明的轰鸣。 资本主义经济与工业化大生产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推动了西方诸国(以及“脱亚 入欧”的日本)的海外征服,工业文明高奏凯歌,兵锋所向,全球各地古老文明无力抗 衡,世界遂为之瓜分。随后列强之间的利益纷争,终致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各殖 民地纷纷独立,世界格局重新编组,影响至今。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与海外扩张对全球 资源、产地与市场的分配,使得世界各地供需互依,已然强化了航海时代所开启的经济 全球化;由电子通讯而起的信息革命,带来资本的便捷融通、产品生产环节的多地外包 等变革,使今日经济的全球化网络更为紧密。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