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江苏一级播音员职称评审条件|| 博士发SCI对几区有要求吗|| 生物技术顶级期刊目录||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处理的应用

期刊目录网农业工程论文发表2020-02-27 11:40关注(1)

  文章以运城市某市政道路项目工程实践为例,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查明了拟建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对场地的特殊性土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及施工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处理的应用

  关键词:道路工程;勘察;盐渍土;地基处理

  1拟建工程及勘察情况

  1.1工程概况

  拟建道路工程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周家坡村以西,全长561m,道路红线宽20m。道路按照城市次干路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1.2勘察情况

  1.2.1勘察目的针对该场地区域地质情况及特点,重点查明场地内存在的不良特性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的分布范围、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对建筑场地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其施工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1.2.2勘察方法本次勘察主要采用的勘探方法有钻探、人工探井等,工作方法主要采用野外调查、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1.2.3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点18个,其中标准贯入试验孔8个,孔深为15-60m;取土试样钻孔8个,孔深为20-60m;人工探井3个,井深6.0-6.2m。

  2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

  2.1气象水文

  运城市地处北温带,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5mm,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年份降雨量945.8mm,最小305.0mm。勘察期间在道路工程通过段未见地表水,故本次勘察可不考虑地表水的影响。

  2.2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

  该场地大地构造属于临汾运城新裂陷—运城凹陷,影响该区稳定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2条,其一为中条山东北侧的山前大断裂,规模较大,为基底断裂;其二为峨嵋台垣南侧断裂带。该场地处于涑水河流域,河流冲积形成平原地貌,堆积地形。建筑范围内地势平坦,勘探点标高介于100.00-100.35m之间,相对高差0.3m左右。在勘察范围内,表层土为人工填土,下伏地基土为第四纪晚期粉土及粉质粘土,分布比较稳定。

  2.3水文地质条件

  据钻孔实测资料,该场地地下水位深度在自然地面以下5.4-6.2m,高程为93.95-94.7m,含水层为弱透水层,属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及南侧姚暹渠补给。

  3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本场地的地下构造较简单,地层活跃性差,未发现活动断裂,场地稳定。根据拟建工程场地及其周边地质环境勘察,不具备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工程适宜性较好。

  3.2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为0.55s。该场地地下水位深度为5.4-6.2m,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粘粒含量百分率均大于10,判为不液化土。本场地各层地基土特征指标均不符合土体震陷标准,故忽略地震引起的塌陷作用。

  3.3场地土分布特征及评价

  此次勘察最大揭露深度20.0m,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13.5-18.2m(标355.58-355.68m)。根据土质结合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由上而下依次为3层,依次为:1)人工填土,多为黄色、灰色,稍湿,松散,全线均有分布,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较大,填方厚度1.7-10.7m;2)湿陷性粉土(盐渍土),多为浅黄色、青黄色,稍湿,稍密,局部见芒硝颗粒,承载力特征值120kPa;3)粉土(盐渍土),多为青黄色,湿,中密,局部见芒硝颗粒,承载力特征值150kPa。拟建道路地基土中粉土质地坚硬,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J中表J-1,判定其类别为普通土。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有关规定,地基土回弹模量的建议值为41.2Mpa。3.3.1场地土湿陷性评价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自重湿陷量从自然地面算起,总湿陷量计算自设计路面标高以下1.5m算起,根据《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该场地地基土具自重湿陷,级别超过Ⅱ级,湿陷最深可达-9.5m。3.3.2场地土溶陷性评价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总溶陷量计算设计路面标高以下1.5m算起。根据《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2014),该场地具Ⅱ级中溶陷-Ⅲ级强溶陷,最大溶陷深度12.5m。

  4地基处理方案及建议

  根据地基土特性、拟建建筑物周边环境,地基处理可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处理厚度不小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2m且全部挖除人工填土,换填后可覆土至设计路面,覆土可采用素土,覆土部分应对其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并采取截、排水及防止地面水渗漏等措施。由于本场地为盐渍土,地基处理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应做好垫层的防水和排水设计,不应采用盐渍土回填,防止垫层产生溶陷,使道路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2001.

  [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2001.

  [3]王靖.运城市规八路(禹西路-周西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运城:山西省第八地质工程勘察院,2018:23-55.

  作者:王靖 单位: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处理的应用相关论文:

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与应
岩土工程勘察土体液化判别及处
BIM岩土工程设计优化策略
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基处理的探

上一篇:农业科技企业品牌营销策略
下一篇: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