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棉花农业论文生态区短季棉种植经济效益

分类:作物生产科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7-08-15 15:33 关注:(1)

  这篇棉花农业论文探讨棉花的经济产出比例,尽管短季棉采取了省工节本的简化栽培模式,但是在计算人工成本的情况下,种植棉花的纯收益仍为负值,也就是说,种植棉花不赚钱甚至亏本。《棉花科学》曾用刊名:1983年3月由《江西棉花科技通讯》更名为《江西棉花》,2011年9月由《江西棉花》更名为《棉花科学》;1995年10月改季刊为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促进棉花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交流,宣传党和国家对棉花产业的管理政策与方针,传播棉花学科里的新思路与境界、新研究与手段、新工艺与方法、新技术与成果等,倡导高效植棉、快乐植棉,为全国各棉区发展棉花生产服务的专业刊物。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享誉长江流域棉区的优秀期刊。

棉花科学

  摘要:2014-2016年连续3年对安徽省淮北生态区种植短季棉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棉花(短季棉)的单位面积总产出为18245元•hm-2,高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但种植棉花的物化成本为7050元•hm-2,比种植玉米多3000元•hm-2,比种植大豆多4275元•hm-2;劳动力成本为18900元•hm-2,比玉米生产多9300元•hm-2,比大豆生产多11700元•hm-2。种植棉花的纯利润为-8575元•hm-2,比种植玉米纯利润低9805元•hm-2,比种植大豆纯利润低10630元•hm-2;种植棉花的投入产出比为1︰0.68,低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总产出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棉花;淮北;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

  自2014年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以来,棉花收购价格随之出现波动,我国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减少。安徽省淮北生态区为安徽省粮食生产核心区[1],大田生产上多为小麦-玉米或小麦-大豆一年两熟制,前茬小麦一般到5月底才能收获,普通春棉品种无法接茬种植;另外,传统棉花种植方式用工较多,经济效益不显著,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不高[2]。因此,棉花种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自2014年起,安徽省开展了短季棉品种试验,筛选的短季棉新品种生育期在115d以下,耐迟播、腾茬早,能够适应简化栽培模式,实现麦棉两熟。为分析种植短季棉的经济效益,对种植短季棉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及产出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短季棉推广应用、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4-2016年在宿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棉花采用短季棉品种,其中2014年为安徽省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参试种(品系)“皖棉1462S”,2015-2016年为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种(品系)“皖棉1331S”;玉米品种为本地主推品种“郑单958”,大豆品种为“皖宿2156”,前茬均为小麦。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方式,试验区面积3000m2,相邻种植,不设重复。试验区委托同一农户按照当地大田生产中等水平进行栽培管理。全程记载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的物化投入、人工投入以及产量、产值等。农药、化肥等物化投入按照本地当年3月份农资市场零售价计算,籽棉、玉米、大豆等产品产值按照当地当年实际销售价格计算;大田生产上大多是农户自有劳动力从事田间管理,因此人工成本属于未付报酬的劳动力价值[3],计算时根据劳动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采用2014-2016年3年记载数据平均值进行物化投入、人工投入以及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物化成本投入比较

  短季棉生产全过程所需的生产资料投入比春棉有所减少,但与玉米及大豆等作物相比较,棉花种植的农资投入仍然较多。从表1可以看出,种植短季棉平均每公顷农资投入为7050元,比种植玉米多3000元,比种植大豆多4275元。棉花和玉米生产物化成本构成中,投入最多的均为肥料成本,分别占总物化成本的69.15%和66.67%,而大豆生产物化成本构成中,投入最多的为农药和种子费用,各占总物化成本的32.43%。

  2.2人工成本投入比较

  棉花种植田间管理环节多,生产用工也较多。从表2可以看出,3年平均每公顷棉花生产用工需要255工日,分别比玉米和大豆生产用工多127.5工日和157.5工日。棉花生产中用工最多的是收获环节,短季棉人工采收用工每公顷需要60工日;其次,短季棉直播种植前期需要间苗和定苗,后期需要整枝和打顶,每公顷用工增加30工日;再次,由于棉花需肥量较大、病虫发生较多,短季棉还需要多次化学调控,因此生产中施肥和打药等环节用工也有所增加。因此,棉花生产需要投入的劳动力价值较高。比较结果表明,棉花生产每公顷投入的人工价值为18900元,比玉米生产多9300元,比大豆生产多11700元(表2)。

  2.3综合经济效益比较

  2014-2016年棉花及玉米的收购价格有所波动,但大豆的收购价格相对平稳。种植棉花的单位面积总产出高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但种植棉花的物化成本和人工投入较高,其单位面积净收益低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单位面积净收益。以3年平均产量、产值及成本统计的综合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种植棉花每公顷总产出为18245元,分别比种植玉米和大豆的总产出高2495元和5345元;种植棉花的收益率最低,投入产出比为1︰0.68,而种植大豆的收益率最高,投入产出比为1︰1.19(表3)。在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种植玉米的物化利润最高,为每公顷10830元,种植大豆的物化利润最低,为每公顷9255元;但如果计算人工成本,种植棉花的纯利润为每公顷-8575元,即每公顷亏损8575元,种植大豆的纯利润最高,为每公顷2055元,比种植棉花每公顷利润高10630元。

  3小结与讨论

  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决定农民的种植意向,安徽省淮北生态区棉花种植面积快速大幅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棉花的效益过低。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比较分析了种植短季棉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种植棉花的单位面积总产出高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说明棉花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高[4];但种植棉花的物化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较高,因此单位面积净收益远低于种植玉米或大豆。要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农民种棉积极性,需要从2个方面提高种棉的效益:一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重点是减少采收环节的用工,建议研发适合家庭农场或小面积种植户使用的、低造价的中小型棉花采收机械。二是提高种植棉花的总产出。在国内外棉花价格低位徘徊的背景下,主攻方向是提高棉花的单产,可通过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短季棉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栽培模式,提高种植棉花的收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