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浅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构建头屯河灌区新农村

分类:水利论文发表 时间:2012-01-05 15:14 关注:(1)

刘瑞霞
  【论文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本文水利论文以头屯河灌区为例,分析了头屯河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提出了头屯河灌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及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头屯河灌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农田水利; 水利建设; 用水协会;新农村

  一、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
   头屯河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市的一条界河,位于天山北麓,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哈拉乌成山北坡的吾鲁特大坂,是一条山溪性的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0亿立方米。头屯河灌区横跨乌鲁木齐市西郊和昌吉市东部,担负着本灌区农副业生产及八一钢铁厂、西山铁路运输等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任务。本灌区分为东岸灌区和西岸灌区,包括乌鲁木齐市西郊的四个农场和昌吉市若干乡镇,属于纯灌溉农业地区。灌区可耕面积约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灌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 国有骨干工程有中型五等山区水库一座,设计库容为2030万立方米。水库下游有渠首枢纽工程一座,输水总干渠1.1公里,其输水能力35立方米/秒,东岸干渠19.41公里,输水能力15立方米/秒;西岸干渠21.85公里,输水能力15立方米/秒。固定资产2.50亿元。灌区内配套条田1200块,有支渠19条,总长160km;斗渠500条,总长420.5km;农渠1500条,总长755km;排水渠3条,总长20.5km。支、斗、农末级渠系的固定资产为所有集体。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头屯河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对新疆自治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头屯河灌区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灌溉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防洪抗旱能力弱,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头屯河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头屯河灌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粮价已经放开,头屯河灌区农产品影响较大,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农民用水协会建设
头屯河灌区200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试点项目区确定在南头工村农民用水协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奖补机制和农业终端水价审批机制,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的机制。1、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农民用水自治;2、以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奖补机制为激励,建立完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使产权主体、管理主体、使用主体相统一;3、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逐步建立农业水权制度。
二是项目建设的任务为:1、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水管部门业务支持,进一步完善农协会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工程完工后由政府颁发末级渠系工程产权证书,移交用水协会管理。2、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该工程为“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工程,通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完善项目区灌溉设施,该工程于2008年经新水农牧[2008]90号文批复,批复建设内容为:新建、改建支渠7.46公里、斗渠17.51公里、农渠22.79公里;闸974座、桥涵7座,量测水设施46座。项目区资金为727.11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助337.5万元,自治区财政奖补资金168.75万元,项目区收益群众自筹220.86万元。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末级渠系节水工程改造工程完成后,在项目区推行终端水价,终端水价计量点为农渠进口。
三是项目实施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协会规范化建设:完善了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理顺了管理流程,建立了用水秩序良性、规范的末级供水管理体系,提高了农民用水自治能力。
2、工程产权明确:末级渠系工程产权证的颁发,使南头工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成为末级渠系工程产权主体,渠道维修养护保障机制得到落实,建立了可持续运行的良性机制。
3、工程完好配套:末级渠道节水技术改造,节水效益大大提高,抗灾效益显著。有效减少了沿程水量损失,。灌溉水利用率由原先的0.577提高到0.723。
4、闸门控制设施配套:末级渠系闸门控制设施的新建,建立了完好的水利设施,使灌溉周期由原先的10-12天,提高到如今的5-7天,灌溉效率明显提高。
5、计量点系统完备:覆盖整个项目区的末级渠系计量系统的建立,真正做到了量水到户,为农村用水管理改革,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减少了水事纠纷。
6、终端水价制度:实行末级终端水价制度,理顺了终端水价构成机制,杜绝了搭车收费的不合理现象。
7、票据管理规范:对票据管理的规范化,使国有水管单位、协会、农户的责任、权利明确,分级负责,各负其责。
8、其他效益
项目改造后可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3150人受益
试点项目区南头工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效益预测

四是对项目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国家建立对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奖补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自身投入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了灌区农田水利末级渠系系统的瓶颈的问题,使农田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大幅度提高,使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
(二)目前在基层建立的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基层水管体制,符合当前实际和现行农村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使产权主体、管理主体、使用主体相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末级管理缺位的问题。
(三)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实行配水到户,计量到户,收费到户,一票到户,理顺了水价形成机制和用水管理机制,从制度上杜决了用水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搭车收费和用水计量不够透明、不够规范等问题。使灌区用水收费更加公开、公平、透明,更加科学规范,形成了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水价机制,为建立必要的水权制度提供了条件,受到了灌区广大用水户的广泛接受和普遍欢迎。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增强了农民自主管理的能力,提高了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头屯河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进行的更新改造,不仅可以改变项目区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而且极大地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更加有利于项目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对于稳定边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头屯河灌区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以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头屯河灌区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头屯河灌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  
(三)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滴灌带。积极发展滴灌,实现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四)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人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头屯河灌区实际的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论文结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头屯河灌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深人进行头屯河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头屯河灌区新农村,对构建头屯河灌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