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的意义

分类:戏剧论文发表 时间:2020-07-09 10:58 关注:(1)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而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共享记忆”的重要纽带,不仅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髓,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数字网络技术、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的非遗文化渗透也为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就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意义进行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的意义

  关键词: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作品;呈现意义

  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移动终端不断兴起的时代背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突破与革新。影视作品作为当下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传播形式,为全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护、传承与弘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多样化的影视呈现形式与传播渠道,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此外其庞大的受众群体优势还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国民对于非遗文化的接触与了解,从而促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一.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建构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从狭义上来说专指物质载体、表现形式、节庆活动或者是精湛技艺。但是从广义的文化价值上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蕴含着我国中华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高尚的民族精神以及优秀的审美意蕴,既是中华民族先辈对于智慧成果的传承与坚守,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为深刻和珍贵的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其他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属于较晚被纳入“世界遗产”这一概念中的新分支,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口头或者无形遗产,这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并不仅限于将物质样态排除在外,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行为活动的动态性和传承性,以及艺术、文化表达形式的创造性与独特性,还有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群体性和地域性。

  二.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灵魂,对于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我国国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非遗文化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正面临着流失与消亡的危机。纠其原因,由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时代与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我国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地域化、边缘化以及传承方式单一的特点,而极强的地域特色会使得其他地区的受众很难理解其内容与含义,再加上大部分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都是以口头传播、面对面传播等亲身传播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非遗文化传承的范围。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年龄都普遍较大,年轻人也在当下互联网娱乐时代的轰炸下,对于传统的非遗文化缺乏关注欲望与传承兴趣,这也导致随着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人去艺绝,人亡歌息”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致使我国许多优秀的非遗文化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最终消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方式与积极意义

  1.紧抓时代脉搏,电影对于非遗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娱乐休闲方式逐渐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提升精神文化修养和愉悦身心的重要渠道。而在当今这个娱乐化产业不断兴起的社会,电影逐渐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其本身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内核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的年轻群体。通过电影文学对非遗文化精神的深入挖掘,进而促使我国青少年以及新生代力量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能够自发地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比如,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影》中就涉及到了大量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有古琴艺术、书法艺术、围棋、茶道与武术等多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回顾张艺谋的众多电影作品可以发现他对与非遗文化的执念,而他也曾提到之所以将众多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中,是想让观众看到它们,能够在一种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去回顾自己的生命。张艺谋在电影作品中所传达的这一精神内涵正是电影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积极意义的体现。2.优质传播载体,电视剧对于非遗文化遗产的宣传渗透作用电视剧被当代的人们视作是消遣娱乐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电视剧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实现非遗文化精神对于我国年轻一代群体的有效渗透和传承作用。这就要求含有非遗文化元素的电视作品能够充分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水平,在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时要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有效发挥电视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宣传渗透作用,进而能够让更多的人们接触到非遗文化,并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的《延禧攻略》,在播出后被誉为“东方美学与清宫文化的完美结合”,深入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其中演员们的服装都是采用了“京绣”的传统技艺,而绒花头饰也是出自南京绒花大师赵树宪之手;此外,剧中还出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通过电视剧中演员的呈现,成功的对这项独领了中国剧坛近300年的剧种进行了传承与发扬。3.叙事重塑真实,纪录片对于非遗文化的档案化留存价值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形式中,纪录片作为主要的影视艺术载体,其本身具有着强大的影像记录和档案留存价值,其呈现特点也具有真实性、艺术性以及人文性等众多优势。纪录片主要是以真实生活作为创作素材、对真人真事进行一系列的影视艺术加工的表现形式,其拍摄手法主要以纪实为主,这也决定了纪录片是最接近真实的一种影视作品形式。因此,纪录片在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时更加侧重于叙事表达重塑真实,所以记录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实质性的档案化留存价值。借助于非遗题材的纪录片拍摄,能够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性,而且一部非遗纪录片能够详细完整的记录下非遗文化的社会现在、制造流程以及技术细节,对于非遗文化的日后收集管理以及研究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为受众展示了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其中还表现出故宫正在慢慢改变正统和保守的形象,逐渐加入了许多年轻的血液,这也为当代的青年人传承非遗文化做出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4.遵循内容为王,专题片对于非遗文化精神的传承导向作用除了电影、电视与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以外,非遗专题片也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纪录片不同,非遗专题片的重点在于“专题”,创作者在创作时总会围绕着某一专题进行展开,这一专题是专题片制作的核心,所拍摄的内容都要紧密的结合主题,与非遗纪录片专注纪实不同,非遗专题片是在纪实的基础上,还能够围绕着主题传播明确的中心思想,所以也可以说非遗专题片大多都是以“内容为王”,通过专题片这一独特优势能够有效实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导向作用。以非遗专题片《岭南记忆—诗经遗韵》为例,这部专题片主要是以客家山歌为主题,按照叙事的时间线进行创作的。该片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回忆叙事,通过近乎真实的还原展现刻画出客家山歌的全貌,从而全方面多角度深入阐释了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

  四.完善影视作品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的建议

  在影视作品中包含有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手段,而任何一种艺术手段在进行创作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渗透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来说可能会带来些许的负面影响。因为影视作品中大多采用非虚构式和虚构式的影像记录手段,针对于非虚构式的拍摄手法来说,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呈现在镜头前,是最接近真实的展现手法。而对于一些需要还原以及模拟的非遗文化场景就需要用到虚构式的记录手段,但是这种拍摄手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真实,这也直接造成非遗文化在进行传播时具有失真性,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进而违背了影视作品弘扬非遗文化的创作初衷。所以,这就要求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仅要确保非遗文化所呈现出来的表象真实,还要做到本质上的绝对真实,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可以适量的增加创造性。除此之外,创作者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重完善与传承人沟通交流的前期工作,要与出演者达成一致的意愿,并充分了解非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进而能够有效打开传承人的心灵之锁,从而确保能够获得最真实的历史资料。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可持续性发展也是继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以视听文化形态为主的新世纪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与渗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不仅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完善的记录与保存,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传播优势,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及精神渗透,从而促使更多的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非遗文化,从而自发地去传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非遗文化,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刘石.数字媒体视阈下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创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0):13-14.

  [2]陈静,江晓云.“互联网+”背景下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创新研究———以“粤语讲古”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10):68-71.

  [3]张连军,刘福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纪录中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把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1):63-64.

  [4]李彩霞.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媒介传播研究———以麦西来甫为例[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

  作者:朱秋华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