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分类:音乐论文发表 时间:2020-02-27 10:24 关注:(1)

  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既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展学生音乐艺术生涯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需要重点加强的一项教学内容。基于此,文章在简要梳理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并建构了一套系统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以期对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必要的指导,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进而催生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社会发展态势。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主体机构,理应践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理念,音乐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深化对创新型人才能力素质的认识,建构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音乐人才。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T字型”知识结构体系

  高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要想激发强烈的创新意识并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该意识付诸实施,实现创新性成果,首先必须具备系统的“T字型”知识结构体系。这种知识结构体系有明显的横向与纵向交叉特征,纵向是指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拥有良好的视、唱、练、耳能力,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和演奏音乐作品,甚至能够专业创作、即兴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横向是指学生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既掌握与音乐、艺术、文学、历史相关的知识,又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各种音乐行业知识、社会知识等。

  2.好奇心与发散性思维

  音乐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音乐人,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处理和表演音乐作品,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还必须借助好奇心与发散性思维的“发酵”,不断催生新的音乐演奏作品,即音乐原创作品。“好奇心”是指学生不能仅满足于解读、学习、训练、表演现成的音乐作品,还要追问这些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技巧,对作品有强烈的创新、变革冲动,进而形成强烈的独立创作优秀音乐作品的意识。“发散性思维”是指学生要具备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的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音乐作品的演奏或创作,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音乐演奏或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之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3.较强的创新活动执行能力

  众所周知,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较大“鸿沟”,学生只有拥有独特的创新素养、创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践,才能跨越“鸿沟”,形成实际的创新成果。“执行力”是指学生整合使用各项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目标的能力,涉及目标导向、计划能力、时间意识、责任观念、资源整合等能力,以及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等品质。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学生才能快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提高创新行为的成功概率,呈现完美的创新成果。

  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众所周知,广大音乐企业、单位都需要实操型音乐人才,该实操型人才可分为“表演”和“表演+创新”两大类。以“表演”为主的人才是指能够按照特定的谱例,完美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活动,是一个“执行者”“再现者”的角色,其门槛比较低,学生只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作品处理能力即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大都侧重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形成了激烈的就业竞争态势。而以“表演+创新”为主的人才,不仅可以完美演绎特定的音乐作品,而且还能立足于个人的认知和体验对音乐作品进行创新表现,甚至是独立创作出新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需要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发散性思维,且拥有较强的创新活动执行能力。

  2.拓展学生的音乐生涯

  音乐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均可以在音乐领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从长远来说,学生要想拓展自己的音乐艺术生涯,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学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个性化的创新技巧,可立足于个人的认知和体验,对特定音乐作品进行创新性演绎,使人们能够对常见的音乐作品产生耳目一新的视听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创作优质音乐作品的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其主观能动性,便于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特色,提高学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拓展学生的音乐生涯,使其成为一名优秀音乐人,甚至是逐步成长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3.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是我国艺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精神水平、文化状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既可以为业界推送大量的高水平人才,丰富我国音乐作品,推动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与繁荣,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对常规音乐作品进行创新性演绎或独立自主创作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音乐水平。由此可见,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音乐人才的主要机构,其专业定位和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1.建构“T字型”音乐课程体系

  “横向”与“纵向”交错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任务。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师必须先从宏观层面建构起一套“T字型”音乐课程体系,一方面,要设置音乐欣赏、音乐基本功、音乐处理、音乐创作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能够娴熟地处理音乐作品,甚至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帮助,创作出完整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要设置文学、艺术、就业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与艺术修养,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情感内涵,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现状、就业趋势、创新创业环境与方法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使其在校内学习期间便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创新设计与执行活动。

  2.采用开放的课程教学方式

  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普遍存在“结果导向”的特征,即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都率先设定明确的结果,然后围绕结果分析素材、训练作品,培养学生的素质。这就造成学生处于被动认知、被动训练、被动接受的状态,既弱化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性意识和能力,又降低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会触发学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开放的课程教学方式,即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探索、自由学习、自由表达的空间。例如,音乐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能力与课程目标相结合,先选择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然后鼓励学生独立分析,自由表达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与情感内涵,并能自由地演绎,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念、情感思想与艺术风格。这可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3.为学生提供创新执行平台

  良好的创新执行力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素质。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创新执行平台或机会。第一,音乐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分析、解读、处理音乐作品之后,可以在班级内邀请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并演绎自己创新处理之后的音乐作品。第二,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周末音乐晚会、月度音乐晚会、学期音乐晚会等活动,并为每一个晚会设置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处理和演绎已有的音乐作品,或者是独立创作一个新的音乐作品,随后,教师再对其给予点评和纠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第三,近年来我国大众媒体、公司企业推出一系列音乐竞赛活动,大部分竞赛都要求音乐作品具有创新性,而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践行创新理念、培养实操经验的重要平台。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这些活动,并给予其必要的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执行能力。总体来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趋势的必然选择。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突出表现在“T字型”知识结构体系、好奇心与发散性思维及较强的创新活动执行能力三个方面,这些能力素质可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其音乐生涯,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师要建构“T字型”音乐课程体系,采用开放的课程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执行平台,以便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9,1。

  [2]张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解析》,《黄河之声》2019年第5期,第22-25页。

  [3]汪相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当代音乐》2019年第4期,第87-89页。

  作者:常诚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