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民办高校政治生态优化建设

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时间:2019-10-30 09:48 关注:(1)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决定着高校党风、校风和学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五个育人”的根本所在。当前,地方民办高校由于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组织架构、制度规定和行为范式等多重要素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导致其政治生态建设差强人意。通过对湖北H民办高校的实证分析,提出改变其办学治校的价值立场、建立知行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大胆自我革命的创新导向等措施以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改善基础办学条件、争取上级支持,积极融入社会发挥应有作用,塑造正面社会形象等策略从形成巨大的外引力,二力结合将是优化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民办高校政治生态优化建设

  关键词:地方民办高校;政治生态;优化建设;结构主义;新时代

  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出的新课题。近十年来,中国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取得长足发展,其总体规模(高校数量、学生人数等)占到中国高等教育的1/3,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了巨大贡献。中国民办高校具有最明显的一个办学特征,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可以说,其政治生态建设既是民办高校加强“党风、校风、学风”建设的根本,也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灵魂。

  一、政治生态建设是民办高校“三风”建设的根本

  “政治生态”的概念,是习近平同志2013年1月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并多次强调“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①可以说,政治生态研究已成为当前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①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就是师生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民办高校物质条件、师生思想观念、组织架构、制度规定和行为范式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民办高校“党风、校风、学风”的综合反映,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命运,影响着千万师生的切身利益。由此,探讨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意义重大。一是确保民办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要义。如何克服市场自由化(营利性教育)带来的影响,让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底线。当前,民办高校主要类型是“非营利性”性质,但由于社会资本的天然属性和政府监管的弱化,导致部分民办高校党组织活动虚化靠边、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力、专业设置片面跟风市场、招生宣传虚假广告等现象时有发生,给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确保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达到基本要求。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有力组成部分,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部分民办高校已取得傲人成绩,办学特色明显、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但总体而言,其短板明显,即基础办学条件和优秀文化底蕴的双重差距,通过加强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无疑是发扬党组织强大的凝聚作用,发挥全体师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力资源,不断夯实民办高校办学底蕴。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生态建设传导的组织压力,也使民办高校办学主体更加清醒自律,通过改善基础办学条件、搭建工作平台,以达到国家办学标准,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三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良性竞争、科学发展。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性质的特殊性,其生源规模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命运。以湖北民办高校来说,地方民办高校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由于没有人力资源聚集的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在这场生源大战中注定先天不足。加强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就是要引导民办高校正确定位,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专注于内涵发展,珍惜社会声誉,不走“歪门邪道”,而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作为结构存在的地方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实证分析

  中国民办高校总体发展,但差异明显,呈现出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引领潮流,中西部发展滞后,实力差距不小;依靠重点高校办学者走在前列,依托一般院校办学发展乏力;中心城市民办高校发展速度快,地方民办高校发展后续不足等特点。本文选取实证案例——湖北H民办高校属于第二类院校,即当前发展遇到瓶颈的中部地方性民办高校的代表。为了更好的分析这类民办高校政治生态现状,笔者将用到社会学“结构主义”理论,学者布迪厄认为社会世界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客观结构,任何事物由有机联系着的部分构成,都有一定的结构。它们独立于行动者的意志和意识,可以影响和限制行动者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向。②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规则包括“规范性要素和表意性符码”,资源包括“权威性资源和配置型资源”。③我们认为民办高校政治生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组织架构、制度规定和行为范式等五大方面,这五大要素的实现程度和组合方式决定了民办高校政治生态的优劣程度,也为优化建设提供了可靠思路。物质条件。主要指民办高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包括所处的城市地理区位、校园土地、校舍设施、图书、科研仪器设备、教师队伍、生源质量等直接可以量化数据的硬件条件。H高校地处湖北地级市,安于城市一隅,校舍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教师队伍年轻,本省生源占多数且有下降趋势,这说明H高校硬件条件不足,处于发展关键期。思想观念。主要指师生思想状态、地域文化心理、校园文化精神和社会评价对高校影响等。H高校由于本地师生占多数,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文化群体感,其教师群体年轻化,有活力但凝聚力不足,对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学校由于前期融资问题,产生了部分不良社会评价等,成为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障碍。组织架构。主要指民办高校办学性质、管理模式、组织关系等。H高校属于独立学院(未进行民办高校独立设置评估),但引进了社会资本,属于投资人、举办母体高校和地方政府三方合作办学形式,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业务上相对独立的管理团队,组织上接受省高工委和地方、母体高校三重管理;就其内部体制而言,六系一部的基本架构,各类组织基本健全,但人力资源紧张。由于历史原因,管理关系长期纠葛,严重阻碍了学校正常发展。制度规定。制度是一定领域内按照国家、行业规范形成的强制性规范,用以约束和支持人们的行动。主要包括各种法律、文件、规范,涉及到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收入分配制度、工作(学习)管理体系等。H高校近年来加大了制度建设,但还处于初步试行阶段,还有很大的工作空间。行为范式。行动是政治生态建设和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性。主要是师生总体行为习惯、群体行动逻辑和独特的政治风气。H高校办学历史不长,本地师生群体巨大,总体取向正确。但小团体主义、自我感觉良好(自满情绪)、“由民到公”流动性表现明显,这给构建良好校风、学风提出了巨大挑战。总而言之,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组织架构、制度规定和行为范式五大要素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共生共荣,正是要素之间有机联结,促成了地方民办高校政治生态的结构特性,从而使政治生态如同其它结构性物质一样既具有结构整体的惯性,也具有结构变迁的可重构性。①这给改善优化结构,塑造新型政治生态提供了实践思路。

  三、内驱力推动:构建“三风”转变的根本要素

  优化地方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推进地方民办高校党风、校风和学风的彻底转变。从湖北H高校政治生态各要素的不足来说,首先就是要改善主观条件,形成结构的内驱力,转变思想,凝聚人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才能实现“三风”转变。1.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导向,实现“身份”内在逻辑转变民办高校必须坚持非营利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办学方向,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作为自身的价值立场,这既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行业的良心所在,更是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这要求投资方(举办者)有“为人民办教育”的高尚品格;要求广大教师安于本心、守住寂寞、专于业务、乐于奉献的职业使命感。2.坚持知行统一的实践导向,实现“形象”示范行为转变民办高校必须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坚持“知行统一”的实践理念,不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初心,并以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广大教师有职业获得感,并活得有尊严;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优势,培养、留住优秀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3.坚持自我革命的创新导向,实现“发展”主观条件转变地方民办高校区位没有优势,但地域特色是其潜在的独有资源。民办院校要抓住政治生态建设的契机,转变发展思路,走与传统高校不一样的“跨越”发展新路,其核心在于敢于“自我革命”,改变“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的老路,不能成为裙带关系的收容所和论资排辈的名利场,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造的环境。

  四、外引力牵引:创造“三风”优化的客观条件

  改善民办高校的客观条件,创造有利于“三风”转变的现实环境,是形成外引力的重要路径。就H高校的发展困境来说,要优化政治生态建设,必须夯实基础、融入地方、争取支持,改变其客观条件,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1.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夯实政治生态优化的硬件基础基础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既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优化政治生态、实现“三风”转变的现实基础。以H高校的现状来看,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教育教学、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2.融入地方,发挥作用,推动大学功能全面实践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四项基本功能,地方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实现“三风”的彻底转变,就不能活在自我的圈子里,必须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才能得到认可、扩大影响,推动发展。3.积极看齐,争取支持,变压力为动力民办高校发展参差不齐、差异明显,尤其是第二层次高校(劣势地位的高校)要有看齐意识,要向上级组织看齐,不能落实政策偷工减料;要向同类先进看齐,不能固步自封、自满自弃;要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标准看齐,接受社会监督,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争取各级组织的支持,找到一条合适地情、校情的发展道路。

  五、余论

  高校政治生态是校园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师生沿袭的历史传统,也有国家、政党工作倾斜的时代背景,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领域和新事物,其独有的社会特征和成长环境,注定民办高校“公”“私”之间的双重属性。作为结构存在的民办高校政治生态,为了适应市场和政府的“二元角色”,即在主观上存在着迎合市场投机的张力,在客观上又受到政府督导与评价的界限,很多时候呈现出主客观脱节、表里不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湖北H高校的实证分析所得,要改善民办高校政治生态,首先必须从主观上改变内驱力机制,促进办学主体的价值认知的转变、注重办学行为的规范和实现教育供给的自我革新;其次要为外引力形成而创造客观条件,加大投入完善办学条件,争取政府支持,合理利用组织监督,塑造社会正面形象等措施,都将为良好政治生态生成创造成熟现实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施启良.结构定义评述[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02).

  [5]朱雄君.乡风民俗变迁动力的理想类型分析[J].社会学评论,2013(06).

  [6]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7]胡鞍钢,杨竺松.中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及四大制度要素[J].学术前沿,2013(02).

  [8]黄相怀.习近平论健康政治生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04).

  [9]王习贤.浅析新型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与优化[J].湖湘论坛,2015(06).

  [10]车辚.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层稳定性的政治生态学分析[J].党政研究,2016(04).

  作者:高扬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