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一级教师是什么级别|| 核心论文的第二作者有用吗|| 中学物理课题题目参考有哪些||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目录网应用电子技术论文发表2021-01-29 10:39关注(1)

  随着技工院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推进院校技能人才的高效率培养,已经成为重要课题。文章以广西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汽修专业汽车美容与装饰方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讲述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双轨制”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中有关师资团队的组建、运行模型的设计、课程体系架构、评价体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索,以期为技工院校相关专业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共建共培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轨并行”;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1技工院校“双轨并行”浅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双轨并行”的核心要义是将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集群。从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中有关师资团队的组建、运行模型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架构、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索互补共生的“共轨并行”人才培养制度。

  2“双轨并行”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背景

  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职业教育越来越被政府重视。2002年至2005年国务院召开三次重大职教会议。在内涵发展上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与劳动就业密切结合,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中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中指出:“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2014年全国第三届职业教育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各技工院校纷纷开展“校企共建,双轨并行”教学改革活动。根据本校汽修专业中的汽车装饰与美容方向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力求能够打破原有培养模式,寻求一种“校企合作”有效模式,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立足岗位实际,理清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关系及所发挥的作用。

  3“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1“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

  (1)育人师资团队的组建。根据“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建,首先就要组建育人团队。在组建育人团队之前,一定要立足岗位需求和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确定育人团队名单,保证师资队伍的平衡性和与国际接轨。特别提醒,师资团队的组建至少要按照团队人数20%为企业专家的比例组建,保证育人质量。建立校企联合办公室,成立岗位能力指导领导小组。企业负责人为人力资源总监,即企业兼駅专业带头入,组成人员为各位主管;校方负责入为专业帯头人,组成入员为各专业课教师。双方负责人随时就教学、培训、考核、评介等可题进行协调、商量,并定期举行交流研讨会。(2)“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育人运行模型设计。“双轨并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分为五个阶段,总结为是1+0.5+0.5+0.5+0.5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主体育人坏境中完成。第一阶段(第1、2学期):以专业理论课程及基本技能课程学习为主,由校方设计相关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化知识,体验服务企业的文化内涵,其学习过程主要通过汽车专业领域中的X证书认证,最低要求为一种证书认证(总共有43种)。同时到合作企业一线岗位开展为期一周的专认识实习。校内专教师主要完成基础学分部分的教学,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授予学生学分。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用自愿参加兴趣班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创造机会邀请企业导师到校进行宣讲。第二阶段(第3学期):学生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完成由校方所设的课程内容并将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带回课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系统知识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加以提炼,能够在本学期中,对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证书进行认证,作为课程成绩登记。第三阶段(第4学期):依托合作企业,以实际岗位为载体,由企业设计培训学习内容并定期轮岗,主要培养学生対不同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参与PDI保养接待、保险业务、汽车修理、汽车零部件供应、汽车美容、处理投诉等实际工作过程中熟练掌专业核心技能。这一阶段的学习在企业中完成,学校将教学及学分评定的主导权交予企业。第四阶段(第5学期+三个月),再次依托校企合作群,立足岗位实际,综合应用前期学校和企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从理论指导实践到从实践加强理论成形的进化过程,以期实现企业岗位能力认证,得到企业系统的技师认证通过。第五阶段(毕业前3个月)。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生感受到了真实地职业环境,实现了学生与员工的身份快速切换,具有了很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企业认同感。为了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学校为企业承担企业技师认证的培训工作,通过3个月的在校认真学习,以期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名合格的技师,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共赢的目标。(3)“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设计。根据专业调研报告,广泛听取校企双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建议,同时深入企业,抓住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依据“企业需求与学生发展并重”的原则,构建了“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金字塔课程体系设计,如下图:基础素质教学课程体系:基于专业特点、企业和市场需求,以学校为主导,主要致力于思想品德、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和基础专业知识等基本的素质为教学目标进行学生培养,重点解决学生“入门槛”和认识社会的问题。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基于企业典型案例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向行业需求、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以及综合技能的应用发展,采用岗位能力指导领导小组编写的专业教材。以校企联合办公室为主导,在校企合作基地进行技能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岗前能力不足的问题。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以企业为主导,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式进行授课,企业岗位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线上辅导或者可以让学生个性化发展互换岗位进行实践,同时充分发挥社团和企业讲师的讲座(定期)作用,打出岗位知识传授、知识整合以及专业技能培养组合拳,使得学生(学徒)身份随意切换,从而达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4)“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评价体系设计。建立由学校和企业2个考核指标体系构成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总成绩的授予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3.2“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育人保障机制

  (1)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在2014年开始,我校坚持贯彻全国第三届职业教育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服务区域,一直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2016年,我校上汽通用五菱校企合作基地正式剪彩。汽修专业同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和“1+X”证书试点,为“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无比优越的育人环境。(2)制度护航,完善和探索“双轨并行”校企合作深水区育人改革。政府及其授权的行业组织发挥着指导、组织、监督、评价和考核功能,起到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校企合作进入深水区指明了方向。校企联合办公室,成立岗位能力指导领导小组,不仅促进了制度的产生、执行、考核和监督的无漏点执行,也确保了校企共建共培的效果。目前产生的制度有《企业实践管理条例》《双导师管理办法》《学分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务处)》《学徒制学徒(学生)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务科评)》等,以保障“双轨并行”校企合作能够向深水区挺进。

  4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从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双轨并行”的角度浅谈了如何推进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共建与共培的问题,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利益保障、师资交流、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等,这一系列问题应该突出“共”字特点,最后达到共享职业教育带来的丰硕成果。作者简介:刘国灿(1988-),男,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课题项目: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期间第二批立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9JGY40,主持人:刘国灿)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农村中职数控专业“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70-73.

  作者:刘国灿 黄悦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校企协同机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如何改革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如何改革
高级电子工程师论文电子测量技

上一篇:卡拉OK场所点单软件设计
下一篇:互联网医疗对患者就医方式的影响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