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设计与分析

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18-10-11 09:49 关注:(1)

  贾让成,林麒,陶燕丽,干爱芬

  (宁波大学教务处,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高教园区是我国近年来正在酝酿、并在个别地区开始启动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方式。它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展的形势下,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声中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能否高效率地满足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要,能否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关键之一在于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设计与运行。本文试从国内高教园区的产生背景出发,对实现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条原则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02)02-0034-04

  一、国内高教园区的产生背景

  高教园区,又称“大学城”或“大学园区”,是指多个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集中在一定区位上,形成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的,包括多种服务设施机构在内的,具有以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为整体功能,并具一定环境特征的社区,如正在兴建的北京郊区(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城、宁波高教园区、深圳大学园区等。高教园区的形成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及自身内部改革息息相关。

  1.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展为我国高教园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通过规模的持续扩展来满足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要。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展和走向大众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对原有高校的内部挖掘和加大外部投入,以及通过联合办学扩大规模效益等〔1〕。这种以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为手段扩展高等教育的方式直接受到高校资源最大利用率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超限地扩展规模带来的不是效益的提高,而是以培养质量的下降为代价的效益的降低。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学校规模变动而引起的单位高等教育成本的变动分两种情况:一是随高等教育服务产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单位成本的下降;二是随高等教育服务产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单位成本的上升。前者为高等学校的内部经济,是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扩大后使教学资源利用更充分,管理效能更高而引起的;后者为高等学校的内部不经济,是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扩大后,教学资源不足,管理不便等引起的〔2〕(见图示一)。

  扩大学校规模教学资源利用更高、管理效能更高单位高教成本下降高校的内部经济教学资源不足。管理不便单位高教成本上升高校的内部不经济(图示一)我们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所追求的规模效益,是注重和实现高校的内部经济而防止和避免高校的内部不经济。我国现有高校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着一部分教育资源(如教师资源)不同程度地浪费,而另一部分资源(如学校空间)严重紧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尽力挖掘、高效利用原有高校内部教育资源潜力以扩展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利用“多余”的教育资源在资源和市场的富集区,在靠近城市又有着较大发展空间的城市边缘地带办分校、建新校区或建新大学,实行大学的扩张,以缓解原有高校校园空间资源不足和教师等资源未充分利用(挖掘)的矛盾。

  2.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高教园区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在我国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高教园区的主要投资主体应该是先富起来的一些地方政府、社会集团或个人。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在客观上使地方政府、社会集团或个人出资办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地方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才资源的富集、人才市场的广阔,为高校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较为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这些为在资源和市场的富集区建立高教园区创造了外部物质条件。

  3.高等教育办学效益理念的形成为高教园区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随着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日益突出,教育的效益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投资者以及政府开始把教育作为自己的投资目标。他们的投资,使得许多大学迁址、建分校,建新校区的愿望得以实现。同时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便利,防止各个高校在新校区的区位选择上各自为战,造成资源的浪费,众多投资主体、政府和高等教育管理者机构将各个高校的新校区的区位选择统一协调,集中在某一区位,建立以大学为中心的社区———高教园区。这不仅有利于各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还有利于非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效益。

  4.大学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为高教园区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大学创新不仅包括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还包括教育组织方式的创新。大学园区的建立,无疑将为创建新型大学或实验新的大学运作方式等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和便利。在这个新的环境里,较容易采用新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来办大学,较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可见,高教园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政府和社会几方面的发展需要。但要使高教园区得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高教园区的优势,使园区内各高校、政府、社会从这种机制中获得利益,实现各个主体的共生、共存和多赢。

  二、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从高教园区的产生背景可知,高教园区产生的根本目的,是在实现高等教育扩展的同时,通过高教园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可见教育资源的科学有效共享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设计和有效运行。1.内涵。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事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总和。其中直接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被称为教学资源,如师资、教室、教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而那些为教学活动服务的各种资源被称为非教学资源,如校园环境、图书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社会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如图示二)。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通过校际合作,共同使用教育资源的过程。由于非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关系的间接性,其投资主体可以与办学主体相分离,因此非教学资源可以走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并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为不同高校提供使用权,达到高教园区内不同办学主体的高校对非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市场化的共享运行机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教学资源,由于与教学活动关系直接,再加上各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依存,使教学资源的共享问题成为教育资源共享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由于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最小基本单位,教学资源中,无论是以师资为主体的人力资源,还是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资料等物质资源,都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因此课程的共享就是教学资源共享的集中体现和落脚点(见图示三)。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是指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和方式。它包括对教学资源共享所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学资源共享的决策与执行,教学资源的管理等如何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目标是提高办学效益,其核心是课程共享。设计这种机制应使各高校办学效益得到提高,使得这种机制成为各高校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达到园区各高校的共生、共存与多赢。

  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被当成课堂的教学主体,而今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也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各项教学活动听任学生任意进行,教师仍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合作者,是学生疑难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可见,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作为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削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内容完全从学生能够顺利、迅速、准确、深入的学好外语这一目的出发,因此学生在此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好外语的标准并不单单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而是为了习得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其次,应该勇于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除去与老师间无形的障碍物,课堂上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如果总是循规蹈矩,就不会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惠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2〕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3〕黄建滨,张兴奎,蒋景阳.以新大纲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外语教学,2000,(4).

  〔4〕梁镛,刘德章.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