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融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04-13 10:10 关注:(1)

  融媒体时代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弱化的现象。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要从思想引擎方面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净化环境,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教育引导,三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三方合力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融媒体;高校大学生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经历了无数挫折,锻造出无数英雄,也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然而,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各种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媒体本身作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一种载体,其自身属性没有优劣之分,但因一些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他们借此传播一些西方思潮,企图“西化”当代大学生,破坏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遵循、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和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意识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弱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回首中华民族发展的五千多年历程,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显著特征,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生动反映和如实记载,体现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然而,在新媒介环境的影响下,多种社会思潮泛滥。尤其是网络文化环境中,大学生所接受的文化是多元的,一些学生缺乏对历史事实的理性认知、判断和思考,认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够潮流,是落后封建糟粕的代表,否定祖先们对人类世界璀璨的文明所做出的贡献,一心追求西方所谓的“自由、开放”的精神态度。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认为西方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持有中华民族歧视论、西方国家优越论。在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作为民族发展精神纽带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被切断的风险。

  (二)部分大学生中国革命文化自信弱化

  “文化是土壤,它在历史长河中生成了爱国主义精神。”[2]革命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诞生于世纪危局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民族存亡之际,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挽救了中华民族免于消亡。在近现代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承红色基因,重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凝聚和指导力量,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形成了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优秀革命文化成果,作为一种文化上层建筑,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融媒体时代,一些学生由于所接收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中国共产党用惨痛代价换取形成的革命文化价值体系采取否定的态度,抹黑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历史人物敢于牺牲、舍生忘我的伟大事迹,认为中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西方列强一次次战争侵略推动的成果,忽视了千万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换取战争胜利的事实。在这种错误政治认知的指导之下,这些大学生不免会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在青年群体中产生政治生态不稳定因素,弱化中国共产党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基础。

  (三)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基因基础之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撑,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应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最根本的自信。但因受一些消极网络产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都是马克思主义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表现。这些学生忽略了“生产力标准”是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统一,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起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只从静态上判断现阶段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便持有“唯西方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中国的现在及未来都不及西方。他们认为月亮是西方的圆,中国同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同矛盾,在中国则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失败、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不合理导致的,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则认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常态表现。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困境归因

  其一,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对新媒介技术的利用跨越了文化边界。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被称为网络新媒体的原住民,本身具有追求个性、不接受文化训导的叛逆特点。与此同时,作为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阵地的虚拟网络空间,跨越时空,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最具有渗透性的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其凭借着现有的经济、军事、科技优势,打着“民主、自由、平等”的幌子,向大学生输入“普世价值”,旨在西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历史观,消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根本认同感。其二,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是目前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状态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3]这为不良思潮在高校内传播提供了内在土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地区发展差异、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效率发挥不充分、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各个阶层和群体之间利益矛盾深度交织。当代大学生具有自我独立与自主意识,对于社会出现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于社会问题的根本改善寄予厚冀,但社会总体运行由各个环节与子系统构成,问题的暴露、出现、解决、反馈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少大学生会因考虑问题不全面,对社会现状出现不满情绪。此时,若一些主流媒体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者没有进行及时引导和规劝,青年大学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丧失文化自信。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思想引擎:牢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在我党将近10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被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华民族从民族危亡之际站起来、到从积贫积弱中富起来、再到从落后软弱中强起来。马克思主义虽然在20世纪才传入中国,但是它自身所蕴含的许多文化价值取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十分契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又衍生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其一,高校要针对学科差异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高校各个专业方向的大学生在不良思潮的影响下都具有丧失文化自信和怀疑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高校应该关注学科话语体系差异,培养学科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素养,在专业教授中隐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本身就凝聚和借鉴了一些人类文明成果,包容性和开放性也是其典型特征。因此,高校在对于文化管控方面应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摒弃其消极成分,丰富高校文化体系,开拓大学生的眼界。

  (二)净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

  “校园网络文化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载体”。[4]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西方思潮涌现在校园之内。例如,一些大学生每逢“洋节”,便充满西方节日仪式感地过节,忽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仪式,淡化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的历史内容和优秀价值意蕴。除此之外,不良思潮往往在大学校园里以隐性方式散播,其常常打着“学术交流研究”的幌子,腐蚀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观、消解其文化认同,试图“西化”和“分化”大学生的价值认知。除此之外,大学生利用对新媒介技术的亲近感进行自我赋权,兼具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传统主流媒体的“把关人”角色逐渐弱化,这也为不良思潮荼毒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提供深厚的网络土壤。针对以上现象,高校要紧抓校园网络文化主动权。高校要正确了解和认识网络新媒介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积极探索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元素,加强高校文化网络平台、网络产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从网络端抵制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

  (三)教育引导: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站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四个自信”、提升自身政治与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发挥好思政课的育人作用,有利于在大学生心中形成一道坚实的文化壁垒,有效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传播和侵蚀。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四史”教育。2020年伊始,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5]”“四史”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奋斗历程。思政课教师要生动具体地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客观事实,教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正确看待我们的历史。其次,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第二课堂存在,主要指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为教育主体,组织、计划、实施正向教育的活动,需要保证参与的大学生能全员覆盖,在活动参与中深化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清晰认知,使党史和党识内化于心,推动大学生勇敢与不良思潮做斗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2017-10-28(001).

  [2]余金金,王太明.论“四个自信”与爱国主义的一致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6).

  [3]王太明.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内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3).

  [4]黄龙斌,祖余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

  [5]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02).

  作者:赵晓妮 杨娇娇 赵晋鹤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