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职称

分类:推荐论文 时间:2011-02-26 11:27 关注:(1)


  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赵晓军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目前,部分大学生所表现的冷漠和忘恩,让人担忧,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剖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德育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做人的最基本修养。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1]感恩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际关系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感恩意识是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标志;感恩意识是和谐社会要求公民尤其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感恩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目前,在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所表现的冷漠和忘恩情绪,却让人担忧,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是建立在利益或功利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往往被疏远和冷漠取代。高校重智轻德,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道德教育,造成部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化。
  (一)对社会、国家的救助之恩的缺失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存在是个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向大学校园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事业非常冷淡,认为国家和社会给予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例如: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方面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和前途,没有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他们选择工作单位的标准是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轻松,发展前途大。祖国的需要、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渴望并没有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回报祖国的意识。[2]
  (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缺失
  根据对1413名在校大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近80%的大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其主要动机是要钱;有22%的人从未在节假日主动问候父母;有56.7%的人不知道父母生日;有近20%的人认为长大后不一定或不应该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3]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买手机、买电脑、泡网吧、下饭馆,荒芜学业,不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非但不抱感激之情,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其创造更好的条件。2004年11月,南京大学逸夫楼张贴的“心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辛酸的父亲”控诉儿子对父母除了索取还是索取,从不体谅父母,为了多要钱物甚至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他质问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4]2004年11月10日,《现代快报》报道了一则《研究生嫌家穷欲解除父子关系威胁要踩死老父》的新闻…,读来实在令人心酸。
  (三)对他人援助之恩的缺失
  “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懂得感恩。2007年8月《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内容是: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他们在专业知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