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职称(2)

分类:推荐论文 时间:2011-02-26 11:27关注:(1)

识和基本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陷入了传统美德不断丢失的怪圈:自私、无情、冷漠、睚眦必报。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大学生不懂得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5]
  二、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德育的片面性导致
  当今,中国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养子理念,使得父母们不管经济有多拮据,宁可勒紧自己的裤带,也要让孩子在物质消费上跨越“初级阶段”而享受“小康生活”,父母不仅为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而且对他们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付出,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而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是孩子感恩意识淡薄的又一重要原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成才观,让家长往往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自己孩子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许多家长信誓旦旦地向孩子承诺:只要学习好,能考上大学,累死、难死也心甘。孩子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愿意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的心理。正如卢梭所说:“当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6]家长的过分关爱使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父母的全身心付出,使学生产生了接受的理所当然性。
  (二)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和就业
  尽管各级各类学校都提倡“五育并举、道德为首”的培养目标,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许多孩子从小学入学之始,就成为分数的奴隶。而一些高校受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理念的影响,仍以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学生就业应聘时,用人单位也不考察学生道德的好坏。家长、学校甚至社会都聚集在学生的成绩上,而淡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同时,高校德育课更以陈旧呆板的说教、单一的教育形式,换来当代大学生的反感l5J。简单的说教、灌输的方式,使道德内容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使道德内容仅仅成为书本上的个个孤立的知识对象。这样,关注成绩,忽视身体力行的德育教育,学生只知受恩,不知感恩;学校的唯学分追求,使学生的精神领域越发缩小,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好好读书、追求分数就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唯一的活动领域,只需要在这个狭隘的领域里片面地表现自己即可。所以在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看来,自己能考上大学就是对家长和学校的最好回报。学生在考人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一些高校也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
  (三)社会价值观念转化的不良影响
  目前,由于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传统社会向新社会过渡中,各种新旧体制和观念混合交错,既导致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引起社会经济利益与道德观念的变化,又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种种丑恶现象,使得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影响了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及结果的选择。例如:一个“雷锋班”的战士转业后继续做好事,却被当成精神病人,多次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再者,那些不良的文化、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感恩意识以很大冲击。许多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美化丑恶及宣扬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的现象。例如网上充斥着色情、暴力、低俗娱乐新闻和对“红色经典”的“恶搞”等。这些价值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造成感恩意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