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一级教师是什么级别|| 核心论文的第二作者有用吗|| 中学物理课题题目参考有哪些||

技术媒介与编辑活动

期刊目录网新闻论文发表2011-03-18 09:44关注(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技术媒介的发展与编辑活动的关系,并引申出编辑的意识和责任对提高的整体质量的重要性。且从编辑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的角度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宏观评述。
  关键字:技术媒介,思维,责任
  一、技术媒介
  关于技术媒介,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的媒介即讯息一章说到“技术媒介就是大宗商品或自然资源,酷似煤炭、棉花和石油。棉花和石油如同收音机和电视机一样,在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变成了‘固持的电荷(fixedcharges)’,这一普遍的事实造成了一切社会独特文化的景观”。在此,麦氏并没有明确地为技术媒介下定义,但显然说明,收音机、电视机是技术媒介的一种。张国良在《新闻媒介与社会》一书中指出:“以工具技术为媒介,则称为技术媒介。技术媒介中传播规模小,以个人为传播单位的,则称为个人媒介,如电话、电子邮件;传播规模大,以职业化传播机构为传播单位的,则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笔者认为,技术媒介就是借助物理手段而不是使用眼、耳、鼻、舌、身等人的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的手段。我们在本文中使用的“技术媒介”这一概念,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著名编辑学家王振铎在《编辑学原理论》一书中论述到;“编辑,审选设计精神产品,编辑传播媒体的文化缔购活动。根据社会文化需要,按照指导方针,开发人文资源,策划组织并取得精神创作品,进行鉴审、优选和编修整和,缔构成文、图、声、像等符号模式,作为传播特定讯息的媒介载体,即为编辑活动”。可见,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中离不开技术媒介,就如同各种符号模式是水,技术媒介是盛水的器皿一样,无疑,器皿的不断发展进步,使人越来越便利的喝到水。书籍的产生和流传,与编辑活动有密切联系。早期编辑活动出现在出版业形成之前,当时书籍的载体是竹简、木牍和缣帛,靠人手抄流传。这样既限制了书籍的生产规模和流通范围,也限制了编辑活动的发展水平。编辑活动还没有从书籍的著作、校理、注疏等活动中独立出来。也没有从事编辑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只是文人学者的一种兼职活动,现代出版业和其他文化传播业出现以后,编辑活动有了迅速而巨大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1.编辑专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编辑专业队伍的形成编辑工作成为一种社会职业;2.由于市场经济的制约,编辑活动与经营活动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并出现商业化趋势;3.编辑活动从出版业扩展到广播、影视等其他文化传播业;4.出版业的编辑活动也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书籍编辑活动、期刊编辑活动和报刊编辑活动,书籍出版活动中又有印品书籍、音像读物、电子读物等不同类型的编辑活动”。从早期的编辑活动到出版业诞生之后的编辑活动再到现代文化传播业的不同传播媒体的编辑活动,技术媒介经历从简、牍、帛到纸到广播影视到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技术媒介每向前跨越一步就会使编辑的主导性越来越凸显。技术媒介的变革推动人民大众的观念不断嬗变,无论是普通大众对技术媒介的进一步依赖,还是社会贤达对技术媒介的关注,这些都将显示在社会文化前进与技术媒介变革的互动中。
  二、编辑的思维意识
  如何提高电台节目的整体质量,是每个电台面对的很具体的课题。我认为,在整组节目的编前采访和具体的编排工作中,都要贯穿编辑意识,将编辑意图渗透到采访、写作、编排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发挥整档节目的综合优势,使得节目具有主线脉络清晰、节奏强弱均匀、层次分明有序、信息量大、权威性强的特点。真实性包含着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真实,新闻报道的总体必须真实。事实真实称微观真实,总体真实称宏观真实。大千世界,信息如潮,如何筛选和组织信息,这是编辑记者要共同完成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电台的节目,整组节目安排了大部分的反面报道:如某某地方发生一起凶杀案,某某镇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虽然这一条条的新闻,每一条都是真实的,但是将这些内容安排汇总在一组的节目中,就失去了总体真实。因为当受众接受了一个接一个的反面信息,就会使他们感觉到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漆黑一团,黑暗面占了主导地位。因为这整组节目反映的不是时代的主流。因此,编辑意识非常重要,要组织好报道,选择好内容。编辑是信息传播的中介,是精神文化积淀与传播的把关人。所以,一档节目,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编辑要统筹兼顾。按照这种既求微观真实又求宏观真实的理念组织报道,节目的权威性、真实性、可信度才会得以确立,一个电台在群众中的威信才会确立。要达到这种理想的传播效果,编辑意识同样非常重要。编辑必须了解其传播的每一条信息,对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其报道形式、报道的真实性、播报时间,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因此,在强调传播效果之前,首先要确立编辑应有清醒的社会意识这样一个概念,即编辑应掌握:1.国家的法律政策规范;2.人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3.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4.社会潜在的信息需求。按照这四个方面来权衡每一条信息的传播价值与如何播报。要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编辑意识主要是解决节目的受众角度和编排形式两大问题。
  三、编辑的责任感
  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就连连出现假新闻事件。《纽约时报》的执行总编与总编辑双双辞职,就是因为一个叫布莱尔的记者发了70多篇报道,至少有36篇都是杜撰、剽窃或失实。2004年四月《今日美国》报总编也因记者造假而辞职,中国媒体是否也存在读者信任危机呢?我国媒体从2001年至现在连年评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这些铁铮铮的事实告诉我们:作为媒介传播链上“把关人”的编辑,尤其要重视职业道德,否则终将为大众所唾弃。随着技术媒介从个人媒介向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编辑的特点发生变化,编辑职业队伍形成,编辑活动和经营活动相联系,编辑在市场意识的驱动下,道德水平难免滑坡,但是,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使者,编辑必须始终牢记文化人的角色。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编辑,因其地位职务之特殊,应当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精神。编辑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应负有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编辑工作的成就感应体现在,为国家、民族培育传播优秀思想文化,巩固民族、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为人类的文化事业做贡献上.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今天,我们某些编辑有意无意地丢掉甚至放弃了这种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当编辑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为了在改革尚不彻底的体制中继续求得寄生、为了在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赚钱,不惜有违社会道德与正义,生产思想、文化垃圾,使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生长环境遭到破坏.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新闻出版界、特别是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揭露黑暗、抨击时弊是为了追求光明。在当前的社会上,时时刻刻都将发生一些稀奇古怪、不符合发展趋势的事情。作为编辑,要正确地判断、思考,以便选择地开展批评性报道。同时,正确把握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报道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问题,使舆论监督发挥好传播广、影响大的作用。
  一代文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过硬的技术能力和高尚的责任心。”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了解各种本行业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有崇高的责任心。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负责。这既是编辑的职责所系,更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国良《新闻媒介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
  [3]阙道隆《编辑活动的起源和本质特征》[J]出版科学,1996,(3)
  [4]2007年出版物纯销售数量下降[N]出版商务周报2008-07-28
  [5]丁淦林、商娜红《聚焦于扫描20世纪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技术媒介与编辑活动相关论文:

上一篇:新闻工作者扬长成才论
下一篇:新闻媒体如何更好地做好新农村建设报道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