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方法探究
期刊目录网医学校验论文发表2014-02-19 16:38关注(1)
摘 要:精神内守,是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妄耗于外。意在强调,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排除杂念,避免过度情志活动;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与神作为防病治病的良药,《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说明预防保健中精与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医保健,治未病,方法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92-03
预防保健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健身强体的有效方法,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在满足精神、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关注身体的健康;中医预防保健尤为珍贵,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精神理念;所以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医预防保健,利用现有资源,就地取材,具有简便易行、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随时随地进行保健活动;通过精神内守,文化修养,体育运动,饮食调节,药膳保健,导引推拿等方法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百病安从来的理想效果。
1 精神内守
现代人处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急剧加快,工作压力难以承受,为之带来的心理负荷可想而知,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诱发亚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精神内守,就是要强调人们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妥善安排,避繁就简,安神定志,淡泊名利,心胸旷达,宽以待人。
1.1 恬淡虚无,静身养性 精神内守,重在静身,静身才能养性,养性才能神情镇静,内守不乱;当然,精神内守,清心寡欲是其关键,心清自然明,寡欲神不乱。《黄帝内经》从医学预防保健角度提出了论点:“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还指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些论点强调了静身养性,恬淡虚无在预防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对外,顺应自然变化,防止外邪侵袭;对内,心神宁静,真气存之,抵御疾病的发生。还强调:人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眼前的条件,切勿盲目攀比,好高骛远;要保持静身养性,恬淡虚无的最佳精神状态,提升清贫而不失节,富贵而不乱淫的高尚品位;“甜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2 心胸旷达、宽以待人 精神内守在强调恬淡虚无,静身养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心胸旷达、宽以待人,前者为防微杜渐,后者是亡羊补牢。因为,人们在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难免与人发生矛盾,如:语言交流时的无意中伤,处人接物时的厚此薄彼等,均能损害对方的利益,这时应做到心胸旷达、宽以待人,有足够的包容性。孔子曰“仁者寿”又云“仁者爱人”,明确肯定了宽以待人之美德与长寿的关系;在个人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中,要加强修养,从善如流、宽容大度,从而促进心神安泰,气血畅顺,身体健康。
2 文化修养
中医预防保健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中国古代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宇宙和生命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是一种源头性的文化,后来所做的一切是对其的肯定与发扬,中国悠久的历史表明: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历史的执着,是有着渊源文化的。如此强烈的历史意识表现在中医文化当中,造就了中医学最具权威之大作《灵枢》、《素问》、《伤寒论》等,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加强文化修养对认识理解中医典籍的养生内涵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于掌握运用中医预防保健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
2.1 文化修养的特指性 特指性是指通过研读古代典籍,增加对我国历史、文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古汉语水平,减少文字障碍,便于通读中医有关养生学古籍,掌握其中养生保健知识,准确理解气血论、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等丰富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运用于中医养生保健,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位84岁的老中医读书感言:“我一生的爱好是读书,有空即读,只要一拿起书,什么烦恼杂念都抛到九霄云外,所谓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书矣。”这位名老中医通过对中医古籍的研读,既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又保健了自己的健康。
2.2 文化修养的广泛性 对于广大年轻读者或文化基础较差的一般人来说,研读理解中国古典医籍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若全身心的投入到该活动中,恐勉为其难。对于这类人员来讲,可根据自己兴趣特点,涉足书画、文学,音乐、艺术等活动,于快乐中健身,于健身中焕发激情,愉悦身心,取得身体强壮,精神饱满,和谐统一,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保健目的。
3 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促进健康,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保健常识,因为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供给肌体所需营养,带走废弃垃圾,有利于肌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同样能疏通气机,和畅气血;《黄帝内经》也很重视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健身运动,应值得注意:不能强调绝对的剧烈运动,要视个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情况决定其运动的形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否则,如同雪上加霜,冰盒盛水,可起到相反的作用。
3.1 健康人的体育运动 一般体育运动是指身体健壮、没有器质性疾病的人,可适当做些活动较剧烈的运动。如打球、游泳、爬山、骑车等运动,此项运动除了加强安全防范,一般再无特殊要求,运动者根据自己的体力,掌握运动程度及时间即可。
3.2 患者的体育运动 此处所指的运动者是指患有一般性疾病,这一部分运动者虽能和健康人一样参加体育运动,表面上没有异样区别,但是,由于患有某些疾病,如轻型心血管疾病,血管瘤,消化、泌尿系统疾患等。对于这类人员运动,要清楚自己所患疾病程度,明确适应自己运动的形式及运动量;从医学角度判定,心脑血管、血管瘤、肝肾、胃下垂等疾病患者,不适应做剧烈运动,只做散步、踢毽球、太极拳等一般性运动。
3.3 亚健康人的体育运动 亚健康人的体育运动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这类人群表面上好似健康人一样,或者自己不肯承认心理等方面的异常,医学治疗中也不能强迫,而且疗效也不显著,若通过运动或心理咨询等方法,会妙手回春,立竿见影,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体育运动。 这类人群通过各项体育运动:一方面,可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收到放松镇静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逐步培养健身强体的信心,合理引导、晓以利害,取得成功。
4 饮食保健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命延续的根本物质,是人类的首要生活条件,但不合理的饮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因素,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医学上“病从口入”说的就是饮食致病因素。这里谈的饮食保健,主要从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饮食卫生等方面,对人的健康影响。
4.1 饮食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极广,饮食习惯也随区域的格局而形成了湘辣、川麻,南方嗜甜、北方偏咸的饮食特点,由于传统习惯或生活的适应性等因素,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没有影响健康。但是,临床上常出现因偏食、偏味而引起的消化性疾病,需引起重视。《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味过于酸,肝气乃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鼓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说明了五味与五脏的利害关系,还认为:过食辛辣炙馎会酿成火热之体,造成体内阴阳失调,从而使体质衰退;现代研究,饮食偏嗜可使体质向不良方向转变。
4.2 饮食结构 合理的膳食结构,充足而全面的营养,可增强人的体质,甚至可使某些病理性体质转变为生理性体质,如饮食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营养即全面,身体可健康。若偏食偏饮,则造成膳食的营养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奇病论》指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警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这里讲的即是偏嗜饮食所引起的身体疾患;当然还应拒绝人工合成或含有不良添加剂的饮食。
4.3 饮食卫生 从中医预防保健方面讲,饮食卫生可分为过食生冷、热饮和饥饱无度所带来的不利于健康的情况。一方面过食生冷饮食损伤脾胃,重者呕吐、泻泄、腹痛不舒;轻者造成脾虚体质,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正气受损,邪气必凑,酿成疾患;过食高温热饮,刺激食道及胃部黏膜,引起局部病变,罹患肿癌等疾病。另一方面,饥饱无度,同样影响机体健康。偏食过饱、伤饮伤食、消化不良或者肌体代谢障碍,营养过剩,身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随之而来,脂肪肝、冠心病不期而遇,行动迟缓、气喘吁吁,从而不再轻松愉快;饥饿减肥,营养不良,瘦骨嶙峋,风雨不挡,久之引起厌食症,造成营养障碍,体质下降,阴阳失衡,百病乃生。现代研究表明:呈饥饿状态的人其体质易转变为,此举应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5 药膳保健
是药三分毒,这已被人们所熟知,这里所讲的药膳保健,是中医通过合理科学的中药饮食配制烹调,介于饮食疗法与药物治疗之间,及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这种保健,经济实惠,简便易行
中医预防保健方法探究相关论文: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效果系统评价
中医保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及可
大数据时代医学英语教学方法
传统方法对白血病患儿肛周感染
CBL教学在妇科教学的作用
上一篇:研究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诊疗
下一篇:讨论重构人才梯队中医传承青黄不接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影响因子多少核心期刊
-
《实用老年医学》编辑部邮箱核心期刊
-
药物与人核心期刊
-
动物医学进展兽医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承德医学院学报医学期刊论文核心期刊
-
《医学争鸣》期刊发表核心期刊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医学期刊启事核心期刊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医学期刊核心期刊
-
《海南医学》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核心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适合哪些人群发表论文核心期刊
- 《实用老年医学》编辑部邮箱
- 《医学争鸣》期刊发表
- 齐鲁医学杂志适合哪些人群发表论文
- 《中医药管理杂志》浙江二级医学期刊
- 《中华全科医学》医学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江西医药》省级期刊医药论文发表
- 《中外医疗》国家级医学期刊杂志发表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湖南中医杂志省级医学论文
- 《广东医学》核心期刊医学论文发表
- 档案类核心期刊有哪些呢
- oa期刊的特点是什么
- 怎么看期刊是单核还是双核
- 世界汉语教学是什么级别期刊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 教育学类的核心期刊推荐
- 应用化学期刊是不是ei
- 高分子化学核心期刊合集
- 美国微生物学会有哪些期刊
- oa开放访问是什么意思
- 英文论文对评职称有用吗
- OA期刊评职称被认可吗
- sci预警期刊影响评职称吗
- 外文期刊可以评职称吗
- 论文第二作者能评职称吗
- sci共第一作者可以评高级职称吗
- 政工师中级职称晋升要求
- 评职称专利和软著哪个更有用
- 评职称的论文有时间限制吗
- 一级播音员职称破格申报什么标准
- sci二审会重新查重吗
- 英文论文的标题可以用动词吗
- 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都是英语吗
- 他引率为0意味着什么
- 英文摘要需要斜体吗
- 英文标题的正确书写形式
- sci文章校稿后多久可以刊登
- 论文发表先审核还是先查重
- 盘点SCI论文被拒稿的原因
- 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审核阶段有哪些
- 英文摘要内容包括什么
- 论文致谢重复算抄袭吗
- 英文综述翻译成中文发表算抄袭吗
- 英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 英文期刊一般有多少字数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句型推荐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的到哪些词汇
- 国际英文论文的格式要求
- 英文论文需要查重吗
- sci的审稿人有人数限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