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一级教师是什么级别|| 中学物理课题题目参考有哪些|| ahci期刊有哪些好发||

历史情愫如何写作故事

期刊目录网历史论文发表2019-01-05 10:17关注(1)

  《芙蓉街》是90后作家尚启元的一部新作。小说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用干净流畅、细致周到的语句描绘了各色风物人情与地域景观,从容不迫地上演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沧桑流转,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小说论文。

小小说选刊

  可以说,2018年是青年作家尚启元的又一个亮点年,而这个亮点就是长篇小说《芙蓉街》的出版。尚启元是一位90后作家,按照现在文坛颇为流行的某零后的方法分类,他无疑是一个后来者,但令人惊佩的是,他又绝非是一个“新人”,反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人”,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凭借自己的韧劲和才华,打出了自己在文坛的一片天地,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芙蓉街》是一部新作,是作者沉潜了将近三年之后的一部雄心之作,一方面,这部小说一如既往而又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在艺术风格和题材兴趣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这部小说又无疑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新颖的视点及创意。这既可以看做是作者本身创作轨迹的一次踏实进阶,同时也说明了尚启元在确认自我的同时还进一步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一、切入历史的独特视角

  毫无疑问,每一个具有天赋的作家都有自己所迷恋的题材,在这个题材上,作家们轻舞飞扬,从容地展现自己的艺术世界。青年作家,尤其是90后,他们的兴趣可能更多地关注在自己所熟悉的家庭邻里、青春校园或者商业化都市,对于乡土题材的描绘已经少之又少,而有勇气又执着地探入历史深处,去书写历史的沧桑与沉重、演绎复杂历史中的爱恨情仇的,更可谓是凤毛麟角。从这个角度来讲,尚启元能够将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历史的领域,以一个青年人的青春锐气去靠拢宏大而复杂的现代历史题材,全力展示20世纪中国舞台上的人情事态悲欢离合,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芙蓉街》就是这样一部以个人的遭际为中心透视历史全景的历史小说。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陆明诚是清末御厨陆松宇的独子。四岁时,陆明诚的父母双亲遭仇人所杀,明诚幸得父亲生前好友的帮助逃出生天,后被送到济南寄养在姑姑家里,邻居李玉儿与他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济南第一酒楼福寿楼公开出试招徒,福寿酒楼老板高德生是陆松宇的师兄,为人谨小慎微,他的女儿高珊珊尽管有大小姐脾气,但心地善良。由于暗箱操作,陆明诚最终没有被录取,但厨艺却得到了一致认可。战乱和灾荒接踵而来,陆明诚一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但他胸怀大志,加上在厨艺上的天赋,凭借一个特色小吃摊逐渐在汇聚了济南众多名厨的芙蓉街上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日本占领济南期间,芙蓉街的餐饮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陆明诚识破大东亚共荣是个骗局后,宁可废掉自己的双手也不做日本人的厨师,他的大义激怒了日本人,被羁押起来受尽了折磨,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被释放出来,芙蓉街也逐渐地恢复了以往繁荣的景象。从概述的情节来看,陆明诚的遭际具有那个时代底层民众的典型性:在动荡的年代中,哪怕是一个最为普通的厨师,也难以在酱醋油盐中寻得片刻的安宁,他们同样要在贫困与流离中挣扎,同样要面临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命运,同样要经受道德与人性的拷问,在民族大义与苟安求全中进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陆明诚便成了能够代表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中的那个“唯一”,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然而,文学典型能够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形象有概括性,更大程度上,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中呈现的一种生命的魅力,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形象都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着。”[1]试想,如果《芙蓉街》全篇仅仅只是写陆明诚的经受灾难,不断受挫、成长乃至成功或者最后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那么这部小说就仿佛又回到了诸如《红旗谱》《青春之歌》式的塑造“成长中的英雄”的老路上,变得概念化了。但事实上,在《芙蓉街》这部小说的描写中,我们看到或感觉到的陆明诚更多的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普通人”:在福寿楼招徒比赛的失败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踌躇满志后的沮丧;在与玉儿的情感中,我们看到了他面对无法挽回的爱情时的无奈与心碎;在决定是否给冈本母亲做菜时,我们看到了他的彷徨与举棋不定……这些情节都说明,作者在塑造陆明诚这个形象的时候,绝不是将其作为一个英雄来写的,陆明诚自始至终不是一个有着清晰革命理想与信念的革命者,单从革命信念上来说,他无法和冯钟丁(原始福寿楼的伙计,后来自觉坚定地走向革命道路)相提并论,甚至和妻子高珊珊(高在冯钟丁的鼓舞下也参加了革命)相比也差得很远:他只是一个厨子,一个善良、坚韧、心里只有做菜的普通人,他的所有的选择和判断,来源于他对民族传统的认同与市井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来源于他流淌在血脉中的对厨艺的热爱与对亲情的渴望,这些都远比一些空洞的革命信条和宣传要来的真实与可靠。因此可以说,陆明诚的形象是立得住的,他不是被神化了的英雄,而是一个有着强大生活情感根基的“人”。而从一个如此血肉丰满又普普通通的“人”的角度进入历史、经历历史、感受历史,这个历史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真实可信了。曾几何时,历史小说的任务不再是还原历史而成了塑造英雄:“几乎每部革命历史小说都要塑造一个或一群英雄。革命英雄的标准首要的是必须站在历史必然性这边,属于进步阵营。”[2]如《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之类的历史作品,历史本身被意识形态化了,尽管这些小说塑造了成功的革命英雄,但却失去了历史本身的复杂与沉重。可见,将视角下移,由个人的经历揭开历史的帷幕,这种历史才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彰显本身的沉痛与伤痕。可以说,《芙蓉街》叙述历史的真实感,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它不是全方位的铺写历史,而是避重就轻地借助一个厨师的人生遭遇来展示20世纪上半页将近50年的世事变迁,在这个舞台上,历史无需笨拙地自我表达,而可以从容不迫地借助陆明诚的成长展开,取得了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芙蓉街》中所展示的历史跨度很大,从清末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清帝退位、五四运动、济南惨案、抗日战争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小说中均有涉及。如果按照一般的历史小说碰到重要事件需要浓墨重彩的写作原则,那么这部小说的结构应当是非常庞大的。然而,实际情况是,《芙蓉街》全文一共11章,每章4个小节,全篇的字数才30万字。显然,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上是有着周到的安排和考量的,他所描写的着力点不是这些历史事件本身,这些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抹去了,它们不再是某些重要的关节和人物命运的转折点,而仅仅成为了一个个小说情节的背景,小说叙述的重点依然是芙蓉街上几户人家的命运轨迹与生活变迁。在这里,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再是被强行灌注意义的革命代号,而是真正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历史真实本身。于是,当历史的卷轴缓缓铺开,我们看到的不是苍白无力的历史流水账,而是如清明上河图一般动人的故事、人物、传奇、情绪。在《芙蓉街》中,历史充满了温度,充满了普通人的平凡,在这些平凡的物事中,甚至连战争的血与火都仿佛被冲淡了,只有余味悠长的人性与历史的苍凉萦绕心间,恰如趵突泉的泉水声与芙蓉街上的马蹄声,在历史的深处回响。

  二、捕捉多样的人性镜像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核心,评价一部小说艺术价值的高低,首先应当考虑其中的是人物塑造的是否成功。《芙蓉街》中登场了几十个人物,尽管还达不到诸如很多长篇小说动辄几百人的程度,但是却能做到每一个人物都血肉丰满有棱有角,在小说中,无论是厨子、戏子、赌徒、乞丐、官僚、和尚、半仙、妓女,作者都认真细致地为他们安排了各自的命运轨迹与人生际遇,并让这些人物的命运合乎性格逻辑的展开,让人信服、人过目不忘。首先,《芙蓉街》以厨师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在当代文坛可谓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除了上文已经论及的陆明诚之外,还有郝爷、陆松宇、高德生、陈厚财、彭柯等。他们的身份都是厨师,但却性格各异,人生的际遇也大不相同,一起组成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厨子”群像,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组鲜明的文学类型谱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芙蓉街》中塑造的这群厨师并非普通的厨师,而是技艺非凡的鲁菜大师:陆明诚的父亲陆松宇是宫廷御厨,他的师兄高德生是济南第一名楼福寿楼的掌柜大厨,而陆高二人的师傅,是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厨神”的郝爷。正如一些我们谙熟的武侠小说一样,这些厨师都是业界的大宗师,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仅对厨艺本身有着惊人的理解,同时也自觉地将厨艺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厨艺与他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无论身在何种境地,他们始终不会抛弃这一项安身立命的手艺。小说中,高德生是一个颇为出彩的角色,这个形象可谓凝聚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在乱世中全部的心路历程:他虽为济南第一楼福寿楼的掌柜,但是“自己身为厨神的徒弟,可如今没有师傅的一点身价,整天低眉哈腰地给别人当孙子。”听到秦五爷骂洋人,“赶紧打住五爷的话”,为了拉拢大主顾,违心放弃了厨艺更好的陆明诚而选择了刘府管家的儿子陈厚财。阅读高德生,不禁让人觉得他过于谨小慎微,但这何尝不是一个想要在乱世中保全自己视若性命的酒楼厨师的最真实写照。小说后半部分,日本军队野蛮扫荡了济南城,高德生的酒楼眼看要保不住,小说描写到:“高德生独自一人进了屋,反手插上门,沉重的身体紧紧依在桌子上,打开抽屉,在黑暗中急速的抽出了枪,打开了保险,咬了咬牙,又把枪装进了抽屉。他悲哀的发现,这些年来,他并没有得到什么,而是被生活改变了。他的双鬓斑白,面孔上布满皱纹。他老了,早已不是原先那个在济南厨界叱咤风云的高掌柜了。”这一段描写极其细腻而真实,高德生是一个软弱的人,无论他曾经如何叱咤风云,他却自始至终地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厨子。显然,作者并没有对这个形象进行过度拔高,而是让他顺着性格的真实轨迹,呈现出一个真实灵魂内心深处的悲哀。国破了,连一个厨房都保不住,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也许,厨师最大的悲哀不是死去,而是被剥夺了灶台与饭勺之后仍旧还要苟延残喘的活下去,从这个片段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把握人物的扎实功力。除了高德生之外,还有诸如陆明诚的坚忍聪慧、陆松宇的舐犊情深、陈厚财的心术不正、彭柯的仗义宽厚、杨小胜的知恩图报,小说中都有着精彩的表现,这些厨师身具高超的技艺,同时又有不同的遭际命运与人格特点。其次,除了厨师的形象系列,《芙蓉街》中还塑造了几位鲜活的女性形象,诸如李玉儿、高珊珊、陆金珠、郝青花、李玉卿等等,在这儿写女性不是作为主人公的简单陪衬出现的,她们依然是被精心地塑造成了一个个在动荡历史中爱憎分明、具有传奇经历的鲜活人物,动人而美丽。尚启元笔下的女性似乎都有一种东方女性特有的道德美质,她们往往善良、坚韧、温柔、善解人意……这当然不是概念化,因为这些形象尽管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但是细细品读,却又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例如李玉儿和高珊珊是陆明诚生命中两个重要的女性,前者是青梅竹马,后者是结发爱妻。尽管她们都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但读之却丝毫不给人以雷同之感,试比较两人出场的两段描写:“在济南,除了姑姑,就是这个和他一般大的姑娘对他像个亲人。李玉儿也会拿着自家的窝头或者包子给陆明诚吃,在陆明诚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李玉儿的施舍是对他最大的救济。”“高德生的女儿高珊珊面目清秀,上身是粉红色的绸缎棉袄,下身是浅红色的绸缎皱褶半身裙,她站在柜台旁,眼神中充满着愤怒,虽然与陆明诚年纪相仿,但平日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生活,还是练就了她一身的小脾气。”同样是写女性,一个极力的褒,一个反而是贬;一个侧面写其体贴,一个正面写其骄纵,两者仿佛一静一动,一柔一刚,相得益彰。在很多传统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一男二女的形象组合,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更平添了许多浪漫情调。更有意味的是,随着小说的展开,我们看到李玉儿因为当了戏子而日渐轻浮,与陆明诚渐行渐远,最后因父亲欠赌债被卖到青楼,尽管被救出却因已经失身而无奈地远走他乡;而高珊珊起先让人觉得泼辣骄横,但在与陆明诚的不断交往中反而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她暗中帮助陆明诚开小摊,大胆地坦白自己的爱情,最终成为明诚的妻子。这种两相对照的情节的设置平中见奇,细细推究,却又觉得十分合理。玉儿和姗姗好比明诚成长中的两盏灯,一个在困难的生活里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与慰藉,一个在命运的歧路上给了他最大的指引与支撑。当然,不仅仅是李玉儿和高珊珊,陆金珠的慈母般的关怀,郝青花巾帼不让须眉的丈夫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芙蓉街》在历史风云中有意加入了如此多动人的女性形象,让本来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残酷历史也似乎变得温情了很多,让人们看到在战乱中不仅有鲜血和残忍,还有人性的坚强与美好。再次,《芙蓉街》中还有颇多次要人物,同样能够引人入胜。他们若陆明诚一般是一些平凡的小人物,诸如流浪艺人刘巧嘴、福寿堂的常客秦五爷、华不住山上的仇仙人、由店铺老板变成败家赌徒的李富贵、小巡警地瓜、帮厨冯钟丁,保镖曾关......这些人物尽管着墨不多,但是三言两语的描写中仍能窥视出人物的品性和内心世界。尚启元无疑是熟悉平民世界的,在这个平民世界中,三教九流均有着各自的身份特征与生存逻辑。他们并不高大,甚至还很卑微,他们在家仇国恨中彷徨四顾,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三、绘制地域的文学图景

  考察作者创作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有趣的课题。严家炎认为:“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区域文化产生有时隐蔽、有时显著,然而总体上却非常深刻的影响。”[3]我们熟悉的诸如鲁迅笔下的鲁镇未庄、老舍笔下的北京杂院、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等。作家们凌墨妙笔,分别在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标示的场域中绘制出只属于自己的那片文学世界。可见,大凡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地域文学图景的绘制与彰显不可或缺。《芙蓉街》即是这样一部带有醒目的地域色彩的小说,作者将艺术的视野投射到这古老的济南城上,如数家珍地描摹济南那些独特的风物人情与日常风貌,在小说中,具有济南性格的美食、民俗、泉水、酒肆一一陈列,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颇为风姿绰约又娉婷动人的文学图景。首先,《芙蓉街》全篇以厨师陆明诚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开,其中便自然少不了穿插对各种美食菜点的描写与展示,于是我们就有幸读到了以鲁菜为重点而上至宫廷下至坊间的各色令人垂涎欲滴的精美肴馔:这里不仅有如油爆鱼芹、醋溜白菜、糖醋鲤鱼、芙蓉鸡片、菜拌生鱼、荷叶肉等精致名菜,还有焦圈、豆汁、油旋、胡辣汤、菜煎饼这样的地方小吃。所谓民以食为天,美食在字里行间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读之令人生津。更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介绍和表现这些菜肴的时候并非是简单地陈列菜谱,而是颇具匠心的让这些美食尽量与人物的性格、经历结合在一起。美食并不游离于小说之外,而是作为情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人物际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小说中一个重要情节是福寿楼招徒,出示的题目是烹制水鸭。水鸭是寻常之物,而这次比试制胜的关键在于如何让配料能在短时间内与水鸭融为一体。从浅的层面上讲,这个情节的设置让我们得以了解到水鸭作为一道鲁菜本身的制作环节和工艺,一道水鸭,包含了众多工艺上的讲究和养生学上的道理,令人大开眼界。再深入思考,以文学的角度而言,这道水鸭试题又能让我们看到作者的构思与匠心,它至少在三个方面发挥了作用:其一,从推动情节的角度,福寿楼是济南第一楼,去福寿楼当门徒不仅能够出人头地,还能帮家里减少生活压力,而更重要的,是大赛上的胜出能成为迎娶玉儿的重要筹码,所以陆明诚势在必得。由于暗箱操作,陆明诚最后并没有被录用,这就使陆明诚与福寿楼发生了嫌隙,不仅对高珊珊更添偏见,连与玉儿的感情也遭受了挫折,这些都为接下来小说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其二,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在整个准备应试的过程中,陆明诚的形象越发饱满地呈现了出来,他从小失去父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厨艺训练,但却能从一块普普通通的茶砖上获得烹饪的灵感,这不仅让人佩服他在厨艺上的惊人天赋,同时又让读者看到了他在对待厨艺上的善思、执着与韧性。其三,更有深意的是,借上门寻乞的老者之口,我们了解到水鸭原是陆明诚父亲陆松宇的拿手好戏,陆松宇被仇家杀害,御厨的后代从此流落民间。或许正因为在底层的挣扎与艰辛,让陆明诚更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与乱世的艰难,人生的阅历与厨艺相辅相成,足以让陆明诚对生命和厨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除了各具特色的美食之外,《芙蓉街》还以济南为主要舞台,精心点染了种种带有地域特色的风物人文与事态民情。尚启元的文字是偏于散文化的,而这种舒缓、雅致、精炼的语言风格恰好最能够与“家家泉水、户户杨柳,比江南风景更有趣”的济南城相匹配。试看,这里有“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芙蓉街、“宛如一幅巨大的银色锦缎”的大明湖、“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神秘莫测地坐在那里”的鞭指巷,“绿如翡翠、清似琼浆”的黑虎泉,“亭亭玉立在烟波浩渺的鹊山湖中”的华不注山......这些景物就像一幅幅优美精致的静物写生,字里行间中渗透着作者对这个城市的理解与热爱。还应当注意的是,作者在安排这些景物事态的时候并非一味的单纯描摹,而是始终注意到这些物事在历史的变迁中所被涂抹上的沧桑痕迹。在小说中,风物人情与事态变迁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历史被无言地见证与记录着。如小说中两处对芙蓉街的特写:“在芙蓉街的北口有一座文庙,里面供奉着儒家的历代名人。从文庙向东走,就回到了曲水亭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卖大碗茶的、耍皮影的,说书的,算卦的......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陆明诚和地瓜步伐沉重的回到鞭指巷,一路上,一片残破萧杀的景象,一股股浓烟与雨水混杂在一起。很多邻里的房屋被烧毁,无家可归。而在芙蓉街上的关帝庙内,聚集了很多百姓。他们抱着被子坐在一起,场面极其的悲凉。”两个场景描写的都是芙蓉街,但是我们能鲜明的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第一个场景的时间是光绪年间的1908年,尽管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清王朝的残灯末庙之中,但是由于战乱不兴,芙蓉街上得以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与生机;第二个场景的时间是1928年,适逢历史上有名的济南惨案发生,日本人在济南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外族的侵略致使商肆颓丧、民不聊生,连昔日最为喧嚣热闹的芙蓉街也变得了无生趣、一派肃杀。《芙蓉街》中,这样的同一景物的前后对比随处可见,作者有意识地让昔日美好的风貌与战乱下的破败构成对比,让无言的风景控诉战乱的悲哀。这不仅凸显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斑斑伤痕,也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平静生活的倾心与热爱。当然,除了济南,还不能忽视一点,就是在小说中也有很大篇幅描写了北京独特的民间事态,北京和济南两相对照,共同完成了对历史的还原。尚启元曾在北京生活多年,对北京的生活有着相当的熟悉和理解,尽管他如今身在济南,但是这种对北京的怀念却留在了文字中、反映在作品的叙述里。同时,如果再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作者写北京的意义并不止步于风俗的展示,作者似乎还有着更深层的指涉,即是两座城市表现在陆明诚身世经历上的一种深刻互文,并与鲁菜的兴盛衰落交织在一起:北京与济南都是鲁菜传承的载体,鲁菜在济南起源,又在北京发扬光大,一条重塑鲁菜流转的脉络隐约可见。一方面,北京是陆明诚父亲陆松宇被杀害的地方,陆松宇身为御厨,它本身代表了厨艺的一种至高的境界,也是一种正统,他的离逝,与其说是因为宫廷的明争暗斗,倒不如说象征着鲁菜的失落与流入民间,鲁菜在历史更迭和革命战乱中何以保存,这无疑是作者想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注意的是,北京也是陆明诚本人学习厨艺、体悟厨师精神的地方,在北京,陆明诚遇到了鲁菜名厨彭柯,从这开始,他才不再是照着一本菜谱自己练习,而是真正进入了系统学艺阶段。陆明诚北京学艺尽管着墨不多,但笔者认为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情节,在父亲去世的地方,陆明诚找回了曾经丢失的手艺,也重新认清了鲁菜所暗示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博大兼容的气度与精神。鲁菜,毋宁说鲁菜精神的传承决不能仅靠一本厨神传下的菜谱,而是需要在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的薪火相传与经历百折不挠的生活熔炼中才能得到延续。鲁菜如此,中华民族的根性更是如此。应当说,评价一部小说好坏的标准有很多,但无论如何,思想和艺术这两个因素是绕不过去的标尺。从思想上看,《芙蓉街》以点带面,借济南芙蓉街上一个普通的厨师的经历辐射了20世纪上半页的中国历史,在呈现家国悲欢的同时渗透了对民族精神的关照与民间事态的拼写,在表现历史的深度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艺术上说,《芙蓉街》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又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用干净流畅又细致周到的语句描绘了各色的风物人情与地域景观,在一部30万字的小说中,从容不迫地上演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沧桑流转。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位年轻作家在艺术上具备了与年龄不相适应的老练与沉稳。诚然,这部小说尚谈不上完美无瑕,但是考虑到作者依然年轻,从至今依然能够如此辛勤执着地开垦并且已经收获累累的成绩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创作道路必然会越走越宽,他的创作成绩也会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苏]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

  [2]刘川鄂、王贵平.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解构及其限度[J].文艺研究,2007,(7):14.

  [3]严家炎.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总序[A].朱晓进.“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阅读期刊:小小说选刊

  《小小说选刊》Journal of Short Stories(半月刊)1985年创刊,是文学刊物。从各报刊中选载小小说作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历史情愫如何写作故事相关论文:

历史文化类建筑立面更新设计
人文历史类主流纪录片创新性表
人文历史纪录片真实性构建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

上一篇: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如何规划
下一篇:革命诗词有何历史价值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