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一级教师是什么级别|| 中学物理课题题目参考有哪些|| ahci期刊有哪些好发||

音乐人类学及大学声乐教育

期刊目录网音乐论文发表2021-04-07 10:18关注(1)

  很多高校的大学声乐教育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但却鲜有对其输入声乐内在文化价值的,导致大学生往往并不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音乐人类学始终贯穿于音乐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音乐人类学的内涵,其次分析了音乐人类学渗透到大学声乐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深入探讨了音乐人类学角度下开展大学声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音乐人类学及大学声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大学声乐;教育

  声乐教育是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德育美育的培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大学声乐教育,尤其是音乐人类学理论引入到大学声乐教育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大学声乐教育的实践范围与发展规模。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都提出要在音乐人类学角度下发展大学声乐教育。本文就音乐人类学角度下大学声乐教育进行探讨。

  一、音乐人类学的内涵

  音乐人类学的创始人Merriam,C.E.教授指出:音乐既是一种可作为娱乐、沟通、交流的载体,又是一种可传递人们喜怒哀乐的手段,还可作为一种表达具体意象的艺术再现手段。由于音乐可引导人们实现肢体运动和情绪变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视为可体现宗教文化与社会制度的特殊表现形式,兼具有文化延续性与文化稳定性。基于音乐人类学的内涵来看,音乐是人类诸多璀璨文化中的一种,既涵盖了一系列指向性很强的元素(音乐概念、音乐声音、音乐行为等),又包括了多种人类活动现象,同时还可更加深入地认知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类,这就构成了音乐人类学的核心人文特征。纵观各大高校当前的声乐教育情况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大学声乐课程管理体系,通常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但却鲜有对其输入声乐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价值的,导致大学生往往并不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音乐人类学始终贯穿于音乐文化的各个领域,通过深入研究音乐人类学的内涵,必然能够更好的引导大学声乐教育的发展,使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人类学渗透到大学声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加强对音乐文化艺术价值的认知

  基于音乐人类学的理念,大学声乐教育务必要将文化艺术价值融入其中,以此来向广大青年学子传承文化价值。众所周知,大学声乐教育的教学基础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音乐文化多元化特点,让其艺术价值意识与文化价值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随着当前日益重视素质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广大学生朝着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声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大学声乐教育越来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既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情操,又侧重于开拓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掌握声乐学习知识与声乐文化价值。由于大学声乐教育的教学主体是高校声乐老师,故高校声乐老师的声乐技法与声乐理论知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声乐老师的声乐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声乐认知水平。有鉴于此,高校声乐老师需要结合当前大学声乐教育情况,建立健全声乐价值观,切实避免出现声乐教学局限性的问题,要将更多更好更优的音乐文化内容(包括民族歌曲、戏曲等)融入到大学声乐教育中。

  (二)声乐教学要做到实地实践

  基于音乐人类学的理念来看,大学声乐教育课程务必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除了让学生通过课堂来学习音乐文化艺术之外,还要更多地开展户外声乐实践活动。首先,高校声乐老师要同时兼顾大学声乐教育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青年学子演唱民族乐曲,以此来加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声乐实践活动,包括声乐演唱会、声乐艺术月等,让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在声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这样一来,必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学生的声乐专业素养与声乐艺术情操,可为一举多得。

  (三)深入探索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人类学一直以来都立足于深入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剖析人类行为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大学声乐教育务必要全程贯穿音乐文化价值,通过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方法来开展教学指导,尤其是要深入探索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提高青年学子的艺术情操与声乐审美。高校声乐老师在系统性指导青年学子学习声乐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注意学生的行为特征,以其为支撑点来开展大学声乐教育。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让大学声乐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值,高校声乐老师还要多与青年学子开展深入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要针对在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来深入探讨,切实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

  三、音乐人类学角度下开展大学声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现行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理念

  1.提升教师的理性认知在当前大学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迫切需要提升大学声乐教师的理性认知。大学声乐教师作为大学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执行者与参与者,更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既有利于提高大学声乐教育质量,又有利于实现大学声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大学声乐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素养与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以音乐人类学为指导来逐渐树立起开放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创造性理念、人本主义理念、主体性理念等。大学声乐教师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尤其是要重视音乐文化价值的传授,主动与学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强化教师反思与体验反思与体验是大学声乐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理念的必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大学声乐教育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入到了大学教学体系之中,让大学生来学习音乐,并不只是为了增强其综合素质与音乐素养,更要让大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大学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在于要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与声乐演唱能力,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考级或者考试过关。3.优化课程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大学声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以专业评价为导向来全面拓展学生的声乐能力;换而言之,大学声乐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专业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详细而又具体的评价策略,确保最终优化出来的评价体系可满足学生日后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需求。第一,大学声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务必要增加声乐实践能力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大学声乐教育能力。大学声乐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声乐演唱场景、声乐鉴赏内容,确保提升学生的声乐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大学声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除了要在课程评价中纳入考试成绩之外,更要结合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声乐能力的提升速度等方面的因素来合理评价,还可适当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成绩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最大限度地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这样一来,最终优化出来的评价体系可有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成效。4.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是大学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要紧紧围绕“音乐人类学”角度来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大学声乐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具体来看,可从两个方面来创新教学模式: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大学声乐教学模式要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切实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利于快速输入音乐知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不然,它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它就是基于学生的角度来重新构建教学课堂,取得了较佳效果。第二,将大学声乐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以微课为例,微课可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声乐知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声乐教学方式转变为动态化教学方式,当然,目前各种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教学等都为大学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民族声乐教育体系融入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在长时间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建功立业、知常达变、修齐治平等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民族标识,民族声乐一直以来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高校需要集思广益,建立健全民族声乐教育体系,以便能够将其教育传承功能予以有效发挥。高校可因师制宜地定期邀请民族声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高校来举办讲座,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来让广大青年学子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民族声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也能够让传承人有一展风采的舞台。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声乐教师还要深入调研民族声乐背后的历史文化,并有针对性地将这些历史文化内容与民族声乐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四、结语

  总之,音乐人类学已经成为了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其融入到大学声乐教育中,必将能够全方位地提升人们对于音乐文化、音乐内涵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深入剖析人类在音乐活动中所表达的观念、行为、态度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危静.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0,16(05):190-194.

  [2]左志坚.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J].歌海,2011,21(02):145-148.

  [3]熊晓辉.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符号特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19(01):100-104.

  作者:何娜 来源于《戏剧之家

音乐人类学及大学声乐教育相关论文:

学生身心发展音乐教学评价策略
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展望
古典音乐对于中学生美育影响
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创新思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

上一篇: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
下一篇: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受众性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